今年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开展以来,武功县小村镇纪委以清廉村居建设为抓手,以“我为群众办实事”为切入点,以改善人居环境、涵养乡村文明、挖掘乡村文化、加快产业发展等举措,全面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不断扮靓乡村颜值,有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提升颜值,人居环境换新貌。傍晚时分,走进正村,干净整洁的街道,错落有致的徽派建筑,整齐规划的院落,村委会广场中,刚吃完晚饭的村民或漫步闲聊,或健身锻炼,显得格外悠闲。近年来,镇纪委督促正村紧紧抓住乡村振兴的机遇,努力破解难题,推动基础设施不断提档升级。新硬化拓宽村街道2260千米,修建花坛578个,铺设排污管道3300米,改造卫生厕所29户,修建文化娱乐广场2处,停车场1处;新建机井2眼,铺设暗管1600米,完善了井房等配套设施;刷新粉白墙面2万平方米,美化墙体600平方米;种植石楠、樱花、独杆月季等花卉1340余株,实现了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不断擦亮乡村振兴底色。
涵养气质,乡村文明展新风。乡村建设不仅要有外在的美,更要有内在的品质。镇纪委指导和督促正村充分发挥村级党组织的核心引领作用和党员干部的“头雁效应”,将党员网格化管理作为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的重要载体,扎实推进强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通过定员、定岗、定责,由网格党员认领村内环境卫生监督岗、河长、路长、田长、治安管理等岗位,建立“党支部—网格长—副网格长—网格员—群众”的五级责任体系,累计配备网格长3名,副网格长6名,网格员48名。积极探索“共建共享”管理服务模式,通过“道德教化+制度约束+市场手段”相结合的方式,狠抓村容村貌治理、开展环境评比等措施,将村庄环境共治共管相结合,让村民从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监督者和受益者。与此同时,积极修订完善村规民约,设立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等,广泛开展移风易俗活动。同步开展“十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好婆婆”“好媳妇”等评选活动,倡导群众树立优良家风、文明新风。
留住乡情,乡村文化绽华彩。乡土文化资源是乡村发展的重要根基,承载着乡村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基因。正村建有两座戏楼,东戏楼建于清乾隆年间,西戏楼建于嘉庆年间。因年久失修,两座戏楼于1979年“合二为一”。为更好传承历史文化,在镇纪委的督促下,戏楼于2018年进行了重新修葺。如今的戏楼,钢梁屋架坚实有力,防腐松木檩、酱红釉瓦闪闪发光。为更好地讲好正村故事,增加地域文化吸引力,正村打造多元文化旅游产品,推出徽派主题街区、精品民宿等休闲产品,不断促进“农文旅”的深度融合。
产业发展,乡村振兴谱新篇。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在镇纪委指导下,正村积极探索适合本村的产业发展之路,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坚持生态正村、绿色发展,鼓励党员群众大力发展猕猴桃300亩,葡萄180亩,兴办农家乐、商店近20家,逐步形成农旅融合的特色产业链条。大力开展“三变”改革,以村集体闲置土地为基础,通过“合作社+村集体+农户”联股联利经营模式,让每个村民参与其中、享受红利,达到产业联利、股份联心,2023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17800元。
此外,正村依托武功县工业园区,引进项目和资金,拟投资建设仓储设施、现代休闲农业产业园1处,不断推动产业升级。乡村之美,美在山水,美在田园。正村的乡村振兴之路,宛如一幅璀璨绚烂的画卷正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