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驻市财政局纪检监察组紧紧围绕清廉兴平建设工作部署,立足职责职能充分发挥监督保障作用,协助市财政局在扎密织牢各种资金监管网的同时,从聚焦廉政责任落实、廉政风险源头治理等五个方面,全方位纵深推进清廉财政建设,打造新时代党建高地、清廉建设高地。
聚焦“关键少数”,扎紧廉政“责任链”。把清廉兴平建设列入“一把手”工程,提出实施清廉财政工作目标,实行清廉财政建设工作专班化运作。明确责任、分解任务,细化措施、量化到人,并对照主体责任清单,制定出台实施细则,紧盯财政公权力运行的关键环节,构建立体式责任落实体系。主动与驻局纪检监察组协作配合,推动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同频共振、同向发力。
聚焦“源头治理”,降低廉政“风险点”。将清廉兴平建设融入财政预算、执行、监督全过程,实施全方位、全流程监管。修订完善了《兴平市财政局内部控制建设制度》,建立了风险防控机制,制定了风险等级,细化了工作流程。对重要岗位和重点人员通过谈心谈话,做到事前提醒、事中监督、事后问效跟踪监管。开展了以案促改、以案促建、以案促治活动,防微杜渐、警钟长鸣;强化了预算约束和绩效管理,构建了“层级管理、分级负责、权责一致”的岗责管理体系,确保权力运行可追溯、可监督。
聚焦“数智变革”,织密廉政“防护网”。结合“三个年”活动,特别是对预算管理一体化、政府采购等财政业务流程进行规范和精简,实行限时办结、一次性告知、一站式服务。建设财政公权力大数据监督平台,实时开展预警处置,推进涉企补助资金全过程“云监督”。将财政收支数据接入人大预算监督平台,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强化国有资产源头管控,有效统筹盘活,着力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资产模块上线运行。认真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财会监督工作的意见》,加大教育、医疗、养老、社会保障等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领域资金的监管力度,通过财政监督、绩效考核等形式,确保资金安全高效运行,坚决兜住基本民生底线。
聚焦“清廉机关”,倡导廉政“好作风”。以全面从严治党为主线,以压实主体责任为抓手,以建设清廉财政为载体,以强化系统治理为重点,加强政治建设、规范权力运行;加强队伍建设、打造清廉机关;加强作风建设,营造清廉氛围。持续强化财政队伍廉政学习和警示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时时刻刻自觉“照镜子、正衣冠”,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防线。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方针,科学把握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合力推动财政系统党风廉政建设不断走向深入。优化用人机制,坚持政治标准第一位,深入运用“三项机制”,强化日常考核、分类考核、近距离考核,全面推进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机制,营造公平公正、干事创业良好环境。
聚焦“清廉文化”,打造廉政“新高地”。“清则流长、廉则行远,廉洁是财政的生命线”,最大化资源利用,最大化发挥阵地作用力,紧贴受众需求,顺应大众文化发展变化,持续加强清廉财政阵地建设,精心设置领导人论廉、廉洁故事、清廉家风、党纪党规墙等宣传栏。同时,把廉洁教育、警示教育延伸到党员干部家庭之中,引导家属当好“守门员”“廉内助”,探索激发家庭在助廉促廉中的向心力作用,为树立廉洁好风气打实基础,营造“人人思廉、人人促廉、人人保廉”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