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咸阳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专题专栏 / 作风建设 / 正文
兴平市纪委监委“四举措”转作风、提效能
来源:兴平市纪委监委 作者:罗怀鑫 点击数: 发表时间:2023-01-12 10:34:48

2022年以来,兴平市纪委监委紧紧围绕“清廉兴平”建设总目标,以上率下,精心组织,紧扣“严责任、强监督、重治理、常教育” 四大关键环节,推动全市上下作风大转变,效能大提升。

以“严责任”促抓落实。制定《全面从严治党“两个责任”贯通协同一体落实工作规定》《2022年兴平市委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清单》《领导班子成员“一岗双责”责任清单》等文件,压紧压实第一责任人责任,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局面。制定《监督助推效能提升行动工作方案》《2022年党风政风监督工作要点》,围绕中、省、咸以及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和各项中心工作、阶段性重点任务,紧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疫情防控等5方面22项重点工作开展常态化监督11轮次,发现并推动整改问题49个,查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8个,党纪政务处分8人,第一种形态教育提醒1人,全力解决落实上级重大决策部署抵触推诿、“中梗阻”现象和庸懒散浮拖、腾挪闪避绕等问题。

以“强监督”促防风险。印发《四风监督员管理办法》,聘请两代表一委员、媒体工作者、小微企业代表等“四风监督员”40余名,实现党内监督和其他监督贯通融合。印发《干部作风监督百名纪检监察干部联百企活动方案》,安排全系统100名纪检监察干部包联100户企业,制发“连心卡”300余张,实现监督前移,着力解决少数党员干部存在的“慢作为、不作为、乱作为”和“吃拿卡要、推脱绕虚”等问题。编印《兴平市廉洁风险防控工作手册》,将全市59个职能部门和969个内设科室(基层单位)划分为高、中、低三个廉洁风险等级,实施三色预警机制,督促加强对“关键少数”和“重点岗位”的监督管理。制作推出兴平市党员干部作风建设“即时拍”监督举报平台,拓展便捷、直接的全民监督网络渠道,营造驰而不息纠正“四风”的高压态势。

以“重治理”促转作风。制定《兴平市违规发放领取津贴补贴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成立自查排查核查,监督检查、问题线索处置等两个工作专班,对全市各级各部门十九大以来发放津贴补贴情况进行深入自查排查、监督检查。结合不同节日特点,紧盯节礼背后“四风”问题、易发多发的顽瘴痼疾等监督重点,组织对全市13个乡镇72家单位开展节假日期间专项监督检查5轮次,向相关负责人反馈并督促整改问题70余个,核查存疑公款消费问题发票15张。紧盯关键少数、重点领域、重要岗位,制定《加强作风建设专项行动监督》等系列方案,对全市教育医疗、涉水涉企等11个重点民生领域深入开展专项治理,对各级各部门落实作风建设职责情况进行常态化监督,严肃查处隐藏在行政审批、生态环境等领域内的“四风”和腐败问题。

以“常教育”促树新风。坚持廉政教育与廉政文化建设齐头并进,打通纠、树之间的内在联系,把“纠”的成果更好地转化为树立新风﹑弘扬正气的综合效能。制定印发《兴平市党员领导干部“十四个”务必》《兴平市党员干部“十四条”禁令》,梳理汇编《兴平市作风建设专项行动警示教育典型案例汇编》《重要岗位干部违纪违法典型案例摘编》等系列宣传读本,突出同级同类不断强化以案促改和警示教育。编印《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中省市相关文件选编》,制定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10类58条负面清单,为全市党员干部划清红线底线。广泛开展廉洁朗诵献礼“七一”活动,廉洁家风教育活动,组织各级各部门参观廉洁书画展等活动,做强“清廉品牌”,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方式找准“廉”元素与本地特色文化载体的契合点,广泛培育廉政文化之花,为筑牢“不想腐”的思想堤坝写下生动注脚。

近年来,兴平市纪委监委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13起,处理干部28人,党纪政务处分9人,点名道姓通报曝光典型案例4起,充分发挥了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有效遏制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的发生,全市干部作风持续向好向善,人民群众的认同感不断提升。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网站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