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咸阳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重要新闻 / 正文
悟规律 明方向 学方法 增智慧 | 标本兼治 系统施治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作者: 点击数: 发表时间:2025-11-04 08:35:01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郝思斯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强调,坚持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深化标本兼治、系统施治,不断拓展反腐败斗争深度广度,对症下药、精准施治、多措并举,让反复发作的老问题逐渐减少,让新出现的问题难以蔓延,推动防范和治理腐败问题常态化、长效化。

标本兼治、系统施治是新时代反腐败斗争的有效经验,也是推进新征程反腐败斗争的重要遵循,记者就此采访了浙江省委党校常务副校长陈柳裕。

为何反腐败斗争中要强调标本兼治、系统施治?

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必须坚持问题导向,保持战略定力,标本兼治、综合施策、协同发力、锲而不舍、久久为功,积小胜为大胜,在不断解决大党独有难题中彰显大党优势。

——《深入推进党的自我革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

陈柳裕:标本兼治、系统施治是辩证思维、系统思维等科学思维方法在反腐败斗争中的体现,凝结着我们党对腐败发生机理、管党治党规律和反腐败斗争形势任务的深刻洞察。

从腐败发生的内在机理来看,反腐败斗争的复杂性要求系统施治。腐败绝非简单的个人道德失范,而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其存在与经济、政治、社会、历史、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相关,涉及政治生态、制度体制、监督体系、社会心理、干部精神境界等方方面面的问题,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不同领域具有不同特点和表现形式,特别是各种成因相互交织、各种利益错综复杂、各种关系盘根错节。腐败成因的复杂性,决定了治理措施的多样性,仅靠一种方式不可能完全奏效。惩治可以形成强烈震慑,但不能自动内化为心灵深处的自我约束;制度和监督可以减少腐败机会,但不能让人自觉向善;教育可以使人向善,但不能直接用来惩恶。它们功效不同、不能相互替代,但又密不可分、相辅相成。因此,必须多管齐下、标本兼治、系统施治,才能增强反腐败工作主动性、系统性、实效性。

从腐败治理的经验来看,我们党反腐败斗争的实践揭示了标本兼治的客观规律。百余年的党史,就是一部我们党不断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历史,标本兼治的理念体现在不同时期的反腐败斗争实践中。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就旗帜鲜明反对腐败,在抓惩处以治标的同时,也不断开展党内集中教育、建立制定党内法规制度,如通过延安整风使全党团结在毛泽东的旗帜下,实现了党的空前统一和团结。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党在不断清除党员干部队伍中的害群之马的同时,也制定了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和法律法规,如先后颁布《关于处理贪污、浪费及克服官僚主义错误的若干规定》《关于追缴贪污分子赃款赃物的规定》等。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针对改革开放后腐败滋生蔓延的新挑战,邓小平一面强调要“刹住这股风”,一面提出克服腐败现象,“要解决思想问题,也要解决制度问题”。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勇气和定力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形成一体推进“三不腐”这一反腐败斗争基本方针和全面从严治党重要方略,不仅大量清理表层显性腐败,有力查处新型隐性腐败,还进一步推动健全了各领域相关管理体制机制,进一步树立了崇廉拒腐的良好风尚。实践充分证明,标本兼治、系统施治是基于反腐败斗争实践的深刻总结,完全符合腐败治理的客观规律。

从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任务来看,标本兼治、系统施治是提升反腐败效能的必然要求。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仍然严峻复杂,铲除腐败滋生土壤和条件任务仍然艰巨繁重。随着反腐败斗争的持续发力、纵深推进,伪装变异、花样翻新的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已成为污染政治生态、破坏发展环境的主要危害源之一。相较于传统腐败而言,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的手段越发隐形变异、翻新升级,其发生往往意味着制度规定、内控机制仍有漏洞和薄弱环节。只有坚持一体推进“三不腐”的方针方略,深化探索“三不腐”贯通融合的有效载体,以正风肃纪反腐强化“不敢”、以健全制度机制促进“不能”、以思想政治教育激发“不想”,把反腐败斗争同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制度建设贯通协同起来,发挥政治监督、思想教育、组织管理、作风整治、纪律执行、制度完善在防治腐败中的重要作用,打出“组合拳”,打好总体战,才能拥有反腐败强大能力,以反腐败的道高一丈战胜腐败的魔高一尺。

标本兼治、系统施治的理念方法如何体现在新时代反腐败斗争实践中?

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必须三者同时发力、同向发力、综合发力,把不敢腐的强大震慑效能、不能腐的刚性制度约束、不想腐的思想教育优势融于一体,用“全周期管理”方式,推动各项措施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在工作成效上相得益彰。

——《提高一体推进“三不腐”能力和水平,全面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论党的自我革命》)

陈柳裕: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一体推进“三不腐”作为反腐败斗争的基本方针、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方略,体现了对标本兼治、系统施治的反腐败基本规律的深刻把握运用,使我们党实现从内到外的深度重塑,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不断增强。

持续强化不敢腐的震慑。不敢腐是前提,侧重于惩治和威慑,靠严格的执纪执法增强制度刚性,让党员、干部从害怕被查处的“不敢”走向敬畏党和人民、敬畏党纪国法的“不敢”。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发扬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一以贯之坚持反腐败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正风肃纪力度不减、节奏不变、尺度不松。数据是最好的印证:2025年1至9月,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处置问题线索197.6万件,立案78.9万件,处分67.7万人,充分彰显了党中央反腐惩恶的坚定决心。实践证明,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不仅有力削减了腐败存量,而且形成了强大的震慑效应,有力遏制了腐败蔓延势头,为“不能”“不想”创造了条件。

切实扎牢不能腐的笼子。不能腐是关键,侧重于制约和监督,扎紧制度笼子,科学配置权力,把发现问题、推动整改、促进改革、完善制度贯通起来,加强重点领域监督机制改革和制度建设,推动形成不断完备的制度体系、严格有效的监督体系。新时代以来,我们党以持之以恒之功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完善权力配置和运行制约机制,科学配置权力、严格规范权力、有效监督权力。推动党规国法系统集成、协同发力,完善党内法规体系,制定修订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廉洁自律准则、纪律处分条例等党内法规,围绕反腐败国家立法,修改了刑法、刑事诉讼法,制定了监察法、政务处分法。狠抓制度执行,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行为严肃问责,真正让制度“长牙”“带电”。在案件办理中,更加注重以案促改、以案促治,查找制度短板,及时健全已有制度,堵塞制度漏洞,填补制度空白。实践证明,通过强化监督制约、扎紧制度笼子,让胆敢腐败者在严格监督制约中无机可乘,就能巩固“不敢”“不想”的成果。

不断增强不想腐的自觉。不想腐是根本,侧重于教育和引导,加强理想信念教育,让党员干部提高党性觉悟,获得抵御侵蚀、防止蜕变的强大抗体。我们党一向注重加强思想建设,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思想建设作为党的基础性建设,开展一系列党内集中学习教育,传承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提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思想自觉。制定《关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意见》,推动廉洁文化建设实起来、强起来,不断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社会清朗。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以廉洁家风涵养党风政风、带动社风民风。分层分类开展警示教育,深刻剖析典型案例,总结归纳突出问题,督促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实践证明,更加注重正本清源、固本培元,引导党员干部从思想源头上消除贪腐之念,方能推动实现“不敢”“不能”的升华。

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这三个方面,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我们党坚持运用“全周期管理”理念方式,推动各项措施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在工作成效上相得益彰。坚持系统观念,把不敢腐的强大震慑效能、不能腐的刚性制度约束、不想腐的思想教育优势融于一体,加强统筹联动,增强总体效果,实现“三不腐”的效应叠加。准确把握“惩、治、防”辩证统一关系,将严惩腐败与严密制度、严格要求、严肃教育结合起来,促进三者贯通融合,在推进不敢腐时注重挖掘不能腐和不想腐的功能,在推进不能腐时注重吸收不敢腐和不想腐的规律和方法,在推进不想腐时注重发挥不敢腐的震慑和不能腐的约束,不断提升综合治理效能。

新征程上,在反腐败斗争中不断深化标本兼治、系统施治,有哪些主要工作着力点?

要始终保持反腐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执着,保持战略定力和高压态势,一步不停歇、半步不退让,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坚决打好这场攻坚战、持久战、总体战。

——2025年1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陈柳裕: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新征程上,必须深刻把握“两个仍然”的重大判断,更加注重系统治理、综合治理,将正风肃纪反腐与深化改革、完善制度、促进治理贯通起来,更好推动反腐败斗争深入开展。具体实践中,要着重从以下方面推进:

始终保持高压态势,深入推进风腐同查同治。从反腐败斗争的严峻复杂形势看,一体推进“三不腐”,加大办案力度是关键,否则不敢腐就没有震慑力、不能腐就没有说服力、不想腐就没有自觉性。必须始终保持零容忍震慑不变、高压惩治力量常在,坚决查处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交织的腐败案件,深入惩治行业性、系统性腐败,着力推进风腐同查同治,对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加大发现和查处力度,以重拳出击破除腐败分子侥幸心理。

着力强化改革创新,切实阻断腐败滋生蔓延。只有始终坚持用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管党治党,深入推进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以新的理念、思路、办法、手段解决党内存在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才能让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要进一步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坚持内容上全涵盖、对象上全覆盖、责任上全链条、制度上全贯通,把全的要求、严的基调、治的理念落实到全面从严治党体系的构建之中,不断提升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进一步形成依靠党的自身力量发现问题、纠正偏差、推动创新、实现执政能力整体性提升的良性循环。进一步完善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工作机制,健全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同查同治机制,完善权力配置和运行制约机制,抓住定政策、作决策、审批监管等关键权力,聚焦重点领域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切断利益输送链条、堵塞制度漏洞,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进一步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以党内监督为主导、专责监督为主干、基层监督为支撑、各类监督贯通协调为保障,健全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强化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健全巡视巡察工作体制机制。

涵养廉洁文化,夯实拒腐防变的思想根基。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把党章党规党纪教育作为必修课,促进党员干部加强党性修养,增强纪律意识。加强廉洁文化建设,常态化开展廉洁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树立廉荣贪耻的价值取向,从内心深处摒弃贪腐之念。加大警示教育和通报曝光力度,深化运用违纪违法干部忏悔录和典型案例,丰富拓展组织旁听庭审、举办纪律课堂、进行廉政谈话等方式,促使党员干部思想上受警醒、灵魂上受触动。

坚持贯通融合,丰富完善一体推进“三不腐”的有效载体和实践路径。压实各级党委(党组)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特别是“一把手”第一责任人责任,做实纪检监察机关的监督责任,贯通落实相关职能部门监管职责,实现各责任主体同题共答、同频共振。注重总结经验、把握规律,立足新的实践,探索三者贯通融合的有效载体,使严厉惩治、规范权力、教育引导紧密结合、协调联动。例如,建立完整闭合的以案促改机制,将深化以案促改作为查办案件的规定动作,以做好“整篇文章”的思维一体推进,最大限度发挥查办案件的震慑、警示、整改、治理功效;建立健全行业性、系统性问题专项治理机制,聚焦腐败易发多发的行业和领域,在个案清除、重点惩治的基础上,加强调查研究,深入查找制度建设薄弱点、权力运行风险点、监督管理空白点,推进深化改革、堵漏建制、强化监督、加强教育,着力铲除腐败滋生土壤和条件。

本领论

在反腐败斗争实践中,纪检监察机关要把握标本兼治、系统施治的基本规律,将“全周期管理”理念贯穿工作始终。不断强化系统观念、整体思维,“查、改、治”一体推进,“惩、治、防”协同发力,推动从个案查办、重点惩治向系统整治、全域治理提升拓展,不断提高腐败治理效能。要坚持以严的基调推进正风肃纪反腐,坚决整治金融、国企、医药、工程建设、招商引资和基础教育等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领域的腐败问题,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不断拓展反腐败斗争的深度广度。做好查办案件“后半篇文章”,加强类案分析,注重发现和纠治案件背后的深层次问题,深入查找制度建设薄弱点、权力运行风险点、监督管理空白点,实现查处一案、警示一片、治理一域效果。不断深化大数据信息化监督应用,聚焦重点领域加大数据采集与分析比对力度,通过大数据深入分析问题背后的制度性缺陷、机制性漏洞,有针对性地向相关职能部门制发纪检监察建议书,督促举一反三,开展行业性、领域性整治,通过技术、制度、实践的深度融合,提高监督穿透力和办案效能。把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作为一体推进“三不腐”的基础性工程,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发挥廉洁文化的熏陶作用,引导党员干部涵养清正廉洁的政治品德、弘扬崇廉拒腐的新风正气。

(安徽省广德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监委主任 宋晓丹)

深化标本兼治、系统施治,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为根本遵循,将“坚持惩治震慑、制度约束、提高觉悟一体发力”贯穿工作始终。要以“零容忍”强震慑,聚焦相关单位责任落实、权力运行、政策执行、作风建设等关键环节,对苗头性问题及时约谈提醒,对违纪违法问题线索从严查处,筑牢纪律防线。要以“建机制”堵漏洞,针对监督发现的共性问题,深化类案分析,制发纪检监察建议书,推动职能部门完善制度机制、强化制度执行,动态跟踪整改成效,形成监督闭环。要以“常教育”固思想,结合各单位业务特点,选取典型案例开展案例剖析、廉政谈话,覆盖关键岗位人员,强化纪律意识。同时,发挥统筹作用,牵头“室组地”联动,压紧压实相关单位党组织主体责任,让一体推进“三不腐”在协同发力中落地见效。

(重庆市长寿区纪委监委第八纪检监察室主任 万玉博)

标本兼治、系统施治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理念,一体推进“三不腐”则是实践这一理念的关键路径,要将其贯穿全面从严治党和正风肃纪反腐全过程。作为基层纪检监察机关,我们必须锚定群众急难愁盼,坚持一体推进“三不腐”,精准破解民生领域痛点难点堵点,把治理成效转化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要强化不敢腐的震慑。聚焦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惠民补贴发放等腐败易发多发领域,通过深化片区协作、“纪巡审”联动、提级办理等方式深挖问题根源,坚持风腐同查同治,发现一起、查处一起。要扎牢不能腐的笼子。做深做实查办案件“后半篇文章”,深化以案促改促治,对案件暴露的制度漏洞和监管盲区,深入剖析根源、精准“画像”,推动职能部门靶向建章立制、堵塞漏洞,压缩寻租空间,让制度笼子越扎越紧。要增强不想腐的自觉。坚持正面教育与反面警示共同发力,深挖本土廉洁文化资源,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廉洁教育矩阵,把廉洁要求融入日常、抓在经常。结合案例开展靶向教育,组织相关领域党员干部参加警示教育大会、参观廉政教育基地,用“身边事”警醒“身边人”。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区纪委副书记、监委副主任 孙岩)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网站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