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广袤田野充满生机,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柳城县,60万亩甘蔗翠绿挺拔,奋力拔节。
“这甘蔗长得比人还高,糖分足得很!”蔗农老莫站在自家甘蔗地,掂着饱满的蔗茎。“补贴到手,干劲更足,今年种了28亩,预计能收160吨!”
“小作物”托起“大民生”,一根甘蔗支撑一个家庭。广西是我国蔗糖主产区,柳州作为甘蔗重要产地之一,种植面积占全区五分之一。为促进甘蔗产业发展,柳州市配套出台多项惠农惠民补贴政策,涵盖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柳州市纪委监委深化民生领域监督,紧盯影响甘蔗产业发展难点堵点,深入排查妨碍惠民政策落实的“绊脚石”,积极回应民生期盼,办好群众“关键小事”。
“村干部告诉大家‘脱毒种苗补贴高’,我们才买的。结果申报补贴时,验收的同志又说种苗‘货不对板’‘不符合政策’。”此前,柳城县纪委监委干部在下沉监督走访时,收到村民们反映“无法足额领取种苗补贴”等问题。
图为柳州市柳城县纪检监察干部走访群众,询问惠民政策落实情况。
“补贴没拿全,苗也耽误了。”面对来访的纪检监察干部,蔗农老韦嗓门还带着急。
脱毒种苗补贴每亩600元,蔗农只拿到了每亩330元的健康种苗补贴。柳城县纪委监委迅速组织核查,通过调阅申补材料,精准摸排经办人,很快找出问题所在。
经查,当地村委会副主任收取某农业公司好处费,利用职务之便帮助该公司推销甘蔗种苗,以健康种苗代替脱毒种苗出售。因不符合申报要求,导致蔗农无法按脱毒种苗标准获得惠农补贴。
“群众的损失,必须尽快补回来。”纪检监察机关快查快办,对相关干部依规依纪作出处分。同时,监督推动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县消费者调解委员会等单位压实主体责任,依规履职处置,力争挽回蔗农损失。
“我们把学习教育作为密切联系群众的实际行动,加强监督检查,直击作风痛点。通过约谈提醒、提级监督等方式,推动职能部门打通惠民政策落地‘中梗阻’,确保甘蔗产业资金安全‘落袋’,切实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服务群众、为民办实事的实际行动。”柳州市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说。
图为柳州市柳城县纪检监察干部了解甘蔗产业相关补贴发放情况。
“老莫,甘蔗补贴到账没?”甘蔗田边,柳城县纪委监委干部正和蔗农们围坐在一起拉家常。
“早到咯!”蔗农老莫笑着掏出手机,点开短信,显示多项补贴全部到账。
“申报还顺畅不?有没有遇到磕磕绊绊?”
“很顺!”一旁刘婶接过话,“村委公告栏贴了申报流程说明,材料交上去就行,补贴直接打到卡上。”
“以后有问题,随时打这个电话!”干部一边发放监督联系卡,一边在本子上记下大家的建议。
在监督推动下,当地有关职能部门联合进行调解,蔗农与农业公司签订赔偿调解协议,由农业公司一次性付清补偿款给蔗农,最终帮助100余名蔗农挽回经济损失。补贴领齐,新苗下地,蔗农们终于舒展了眉头。
作风建设新成效直接体现在群众感受上。柳州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持续深化作风建设,坚持“小切口、实举措、准发力”,将一个个“问题清单”变成“成效答卷”,以群众满意检验作风建设成效。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巩固学习教育成果,紧盯惠民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精准监督、靶向施策,总结形成一批常治长效制度机制,让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强更足。”该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纪委监委 韦玮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刘芳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