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乾县纪委监委立足职责定位,聚焦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底数不清、数字不准、责任不明等顽疾,注重监督、惩治、预防一体发力,推动盘清集体“三资”底数、规范集体“三资”管理,切实守好集体“钱袋子”。
乾县纪委监委直面“三资”管理责任虚化、监管缺位等问题,以系统性思维推动责任落实。县纪委监委通过调度会、推进会、座谈会等形式督促县农业农村局每季度与相关部门会商,制定《“三资”管理职责分工清单》,将清产核资、合同规范等7类任务分解至部门,明确“日提示、周调度、月督查、季考评”规则,确保“三资”管理工作落实落细。县纪委监委深化运用“专责+专业”监督方式,建立联系包抓机制,班子成员先后10余次深入镇(街道)部门,常态化指导推动解决一领域一实事2个、一镇街一实事4个,推动返还群众财物折合金额108.51万元。
县纪委监委深化运用“1224”“室组地”联动办案机制,通过线索提级研判、个案督导、领导包案等方式,严肃2起村干部违规变更村集体土地用途、私自转让集体土地案件,同时对查处的有影响、有分量的案件进行通报曝光,形成震慑效应。今年以来,全县共梳理排查农村集体“三资”相关线索40件,立案23人,办结5件,党纪处分12人,组织处理1人,有力维护了农村集体“三资”安全。
治标不松劲,以治标促治本。县纪委监委针对案件暴露出的问题,制发纪检监察建议书3份,下发工作提示2次。推动农业农村局、镇办等健全完善《乾县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重大财务事项决策管理制度》等相关制度12个,明确村集体经济“三项原则”和“五类范围”以及必经流程,确保了“三资”管理的公平、公正、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