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咸阳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专题专栏 / 集中整治工作 / 正文
秦都区纪委监委监督推动农村假冒伪劣产品食品专项整治
来源:秦都区纪委监委 作者:王璿 点击数: 发表时间:2025-10-11 10:52:50

为切实解决农村地区掺杂使假、“三无”产品屡禁不止、无证经营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食品安全突出问题,秦都区纪委监委立足监督职责,以“拓展线源、精准查办、长效治理”为主线,构建全流程监督体系,推动农村食品安全治理提质增效。

拓宽渠道挖线索,构建线索收集“快车道”。秦都区纪委监委建立“纪检系统统筹、执法部门联动、基层哨所摸排”的线索收集机制,运用“线上+线下”双渠道,对12345热线、信访举报中涉及食品安全问题线索优先受理、快速分办,发现并推动解决问题70个;执法部门强化专业支撑,运用快检设备、大数据比对等手段锁定问题证据,对发现问题线索快查快办、及时移交;基层哨所发挥“前哨”优势,依托社区监察信息员、食品安全协管员,通过网格化、信息化管理模式,实现问题线索“早发现、早上报”。近期,双照市场监管所通过基层所反馈,发现苏家村2组民房内存在疑似经营“三无”食品问题,当日上报区纪委监委。区纪委监委立即督促市场监管部门介入核查,现场查获未经检疫冷冻牛肉69吨,货值138万元,涉事人员马某某被移送公安处理,区纪委监委进一步深挖查办相关人员监管失职案件2起。

重拳出击严查办,形成专项整治“强震慑”。针对线索核查中暴露的突出问题,秦都区纪委监委联合区市场监管局开展“扫雷”专项行动,紧盯城乡结合部、废弃厂房等高风险区域,聚焦食用植物油生产、流通全链条,实施“靶向式”打击。执法部门对排查出的“黑作坊、黑工厂、黑窝点”实行“清单化管理”,运用查封扣押、责令停产等手段果断处置;区纪委监委同步跟进监督,对整改不力、敷衍塞责的严肃问责,深挖背后的利益输送、监管不力等问题。行动期间,累计排查食品生产经营主体8173户,查处“三黑”问题9个,关停整改8家,移交公安1家;对辖区内的食用植物油生产企业1家、小作坊9家,农贸市场、商超785家以及餐饮单位1174家进行了“全覆盖”排查,责令3家卫生不达标小作坊、6家管理混乱餐饮单位停产整改,市场监管部门通过行政处罚等追缴违法所得20.5万元。

源头治理建机制,筑牢食品安全“防火墙”。为巩固整治成果,秦都区纪委监委推动“当下改”与“长久立”深度融合,打好制度建设“组合拳”。督促市场监管部门出台《生鲜肉经营日常监督管理规范》《流通环节农村食品安全监督“六查六看”机制》,细化进货查验、索证索票等具体要求,确保农村食品安全治理长效化;推动建立“互联网+阳光食安”智慧监管模式,在208家餐饮单位安装AI监控设备,实现后厨操作实时预警;建立公安、农水等部门风险会商机制,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受理食品类举报1246件,构建“部门协同、群众参与”的共治格局,切实保证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网站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