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十八届县委巡察工作开展以来,县委巡察机构在日常巡察工作中,积极探索创新,通过优化谈话环节,从而精准发现问题,为巡察工作注入强大动力。
全面摸底,定制谈话提纲。谈话是巡察工作发现问题的关键方式之一。为此,县委各巡察组在进驻前,会对被巡察单位进行全面“摸底”,通过收集纪委监委、政法、审计、信访等多部门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研判,找出被巡察单位可能存在问题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在巡察过程中,根据不同谈话对象的身份、岗位职责、工作经历等,量身定制个性化谈话提纲,确保谈话内容直击要害。比如在对县直部门巡察时,针对财务岗位人员,谈话提纲侧重财务制度执行、资金流向等问题;对业务科室负责人,则围绕项目审批、政策落实等方面设置问题,从而做到有的放矢,巧妙发现问题。
巧谈妙问,深挖问题根源。谈话过程中,巡察组灵活运用多种策略。在与被巡察单位领导班子成员谈话时,注重引导其从政治高度审视工作,深入探讨决策过程、责任落实等方面的问题;面对中层干部和普通职工,巡察干部则放下架子,以拉家常的方式打开话匣子,营造轻松氛围,让谈话对象消除顾虑,畅所欲言。同时,巡察组善于捕捉谈话中的细节和矛盾点,一旦发现可疑线索,立即展开追问,顺藤摸瓜深挖问题根源。例如,在巡察某乡镇时,不同工作人员对一项涉及“资产出租”内容的表述存在差异,巡察组敏锐察觉到其中的问题,经过进一步调查核实,最终发现该村在资产出租方面存在签订虚假合同和阴阳合同,损坏村集体利益的情况。
创新方式,覆盖谈话对象。为进一步拓宽谈话渠道,县委各巡察组还积极探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除了面对面交流,还利用网络平台,开设专门的巡察意见收集邮箱,鼓励干部群众通过匿名方式反馈问题。对于一些因特殊原因无法当面谈话的人员,通过电话、视频等方式进行沟通,确保谈话对象全覆盖。这种多元化的谈话途径,有效解决了部分群众不敢说、不愿说的问题,让更多隐藏在深处的问题浮出水面。
强化培训,提升谈话技巧。为有效提升谈话效果,县委巡察办定期组织巡察干部业务培训,邀请省、市和纪检监察、审计、法律等领域的专家授课,分享工作经验和谈话技巧。同时,建立巡察谈话复盘机制,每次谈话结束后,各巡察组都会召开小组会议,对谈话过程进行回顾总结,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不断改进谈话方法。通过这些举措,巡察干部的谈话能力和水平得到显著提升,为精准发现问题提供了有力保障。
自推行创新谈话方式以来,十八届县委巡察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在最近两轮巡察中,各巡察组发现问题数量同比增长10%左右,问题线索成案率提高了5%。县委各巡察组通过创新谈话方式,有效提升了巡察质效,为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提供了强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