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中央决策部署到哪里,巡察监督就跟进到哪里,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巡察监督的重点就是什么。巡察就是要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就是要让群众得到实惠……。”说起巡察的目的和方向,兴平市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近年来,该市按照中省咸关于加强巡视巡察工作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上级重大决策部署树牢巡察政治导向,通过常规巡察、专项巡察、巡察“回头看”等,紧盯民生领域、重点工作,相继开展6轮常规巡察和扫黑除恶、脱贫攻坚、营商环境、作风建设等9轮专项巡察,共发现各类问题1838个,改到位1746个,整改到位率95%。
提升政治站位 让巡察主体全员化
该市始终把巡察工作作为“书记工程”来抓,组建巡察工作机构,成立四个专职巡察组。市委常委会对本届任期内巡察工作进行全面规划和详细安排,制定五年巡察规划、审议年度工作要点、研究部署阶段性巡察任务。市委主要领导以身作则,召开书记专题会议,专题听取市委各巡察组巡察工作情况汇报,旗帜鲜明地点人点事提出处置意见。市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成员亲临一线,开展中期调研,手把手和巡察组分析被巡察单位具体问题,梳理线索的来龙去脉,着力帮助巡察组在提升巡察质量上下功夫。
延伸巡察触角让监督范围全域化
在推进巡察的过程中,该市坚持把对村居社区的巡察作为全覆盖一体化的重要环节和打通巡察监督“最后一公里”的重要抓手,从“三大问题”、“六围绕一加强”到“三个聚焦”,全区域、多角度展开巡察,并于2020年7月,率先在咸阳市实现了第一届市委巡察全覆盖。
围绕停车收费、营商环境、低保救助等9个民生领域,该市整合人员力量,在信访举报、线索移交办理、干部作风等方面,做到巡前充分沟通,边巡边移交。对发现的问题实行“双反馈”,既反馈给被巡察单位又反馈给监督单位,及时跟进监督问题整改。针对个别单位业务专业性强、覆盖面广、关注度高的特点,该市在日常巡察中,采取“巡纪联动”“巡审联动”“巡察+”全方位、多角度监督融合的方式,推动巡察政治监督、纪检监察日常监督、派驻监察监督、审计监督等有效贯通。
近年来,运用常规巡察、专项巡察、巡察“回头看”等方式,共计立案处分 53人,移送司法处理1人。该市在巡察中的好做法以及解决民生问题的经验,得到中央媒体、省级媒体专题报道9次。
强化成果运用 让巡察成果实效化
为深化巡察成果运用,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该市始终把问题整改作为巡察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及时制定整改任务与分解方案,明确整改的“路线图”“时间表”“责任书”,把整改任务分解到具体领导、具体部门、具体责任人。对于存在问题的整改,该市既聚焦发现的具体问题,又主动深挖存在的共同问题、相近问题、关联问题,分析研判问题存在的根源,注重源头预防、源头治理,切实解决好“病根”。
成立巡察整改督察和专项检查组,通过听、查、谈、访的方式,督促整改责任单位党组织认真研究制定问题、任务和责任“三个清单”,落实好对账销号制度;定期召开巡察整改调度会,梳理整改进展、动态分析整改成效,对已经整改的强调成果转化、对正在整改的进行督办、对长期整改的重点提示催办、对整改责任落实不到位的讲明纪律要求,做到巡察反馈问题“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同时,该市把巡察整改情况作为相关单位领导干部履行“一岗双责”的重要内容,加强对“一把手”落实巡察整改的督办。对于“回头看”发现的整改落实不到位的问题,及时向市纪委监委反馈,由市纪委监委向该单位发送“两书”,倒逼有关单位履职尽责、担当作为。
2020年6月,该市第四巡察组进驻庄头镇开展巡察“回头看”,当地群众来反映问题:“344国道早就修好了,但是和进村路连接处却有一条2米多深的坑,出行只能走旁边的小路。一遇到下雨下雪,小路上都是泥,村里好多人都摔倒过。”面对这个涉及群众出行的问题,巡察组督促镇党委立行立改。接到督办函后,被巡察镇党委立即积极研究解决方案、安排专人协调督办……一系列规定动作下来,影响群众出行难的问题,终于在当年8月顺利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