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兴平市把握政治巡察要求,坚持问题导向,通过抓实巡前、巡中、巡后三个环节,通过明确标准、健全制度,提高了巡察监督的针对性、深入性、实效性,巡察利剑作用充分彰显。
抓好巡前准备工作,做实巡察“前半篇文章”。为确保政治巡察定位不偏移,该市充分利用动员会、培训会、组务会等平台,用中省关于巡视巡察工作的新部署新要求武装头脑,抓实政治理论学习,进一步教育引导巡察干部从目标任务、主要内容、重点对象、流程方法等角度把握政治巡察定位,切实增强政治判断力、领悟力、执行力。针对抽调干部业务不精的问题,该市利用“老带新”工作模式,巡前统一与抽调干部开展谈心谈话,根据抽调干部工作履历、专业背景以及个人特长等情况,针对性安排部署,制定工作方案,同时,由巡察“老兵”从查阅资料、发现问题线索等方面加强指导,切实解决新同志业务不熟的问题。此外,加强与市纪委监委、派驻纪检监察组的沟通联系,巡前由市纪委监委信访室、案管室和党风室提供信访举报、线索移交办理、干部作风等方面信息,充分掌握巡察单位政治生态情况。
抓好巡中监督工作,确保巡察工作举措实。巡察组入驻巡察单位后,第一时间听取被巡察党组织及党员干部信访举报、立案调查等情况,进一步明确巡察重点对象和重点内容,综合运用联动式、点穴式等方式开展巡察工作。同时,通过走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了解群众所需所盼,掌握最真实的第一手资料。针对各被巡单位复杂情况不一的特点,优化调配驻点时间,要求各组聚焦关键少数、关键岗位、关键环节带着问题巡。此外,进一步明确巡察重点,始终聚焦“基层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中央决策部署情况”“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组织力欠缺”等方面逐一“过筛”,通过单位自查、资料比对、账目分析、信访受理、谈话收集、走访检查、问卷调查等方式强化对被巡察单位主要矛盾和职能责任方面的监督检查,以下看上、以小见大、以表及里剖析和查找政治偏差。
抓好巡后整改工作,做好巡察“后半篇文章”。巡察是手段,关键在整改,该市着力在巡察“后半篇文章”,不断强化整改落实,始终将推动问题解决和成果运用作为巡察工作的关键。一是聚焦关键少数,强化压力传导。该市前置监督关口,督促各巡察单位党组织逐条逐项细化整改内容、措施、目标,明确具体整改任务的责任领导、责任单位、时限要求,确保压力传导到神经末梢。二是聚焦“共性问题”,强化一体整改。该市全面起底每轮巡察发现的问题线索,综合分析研判“同类项”,梳理形成共性问题整改清单,结合整改清单同步开展监督工作,助推巡察问题整改同向发力。三是聚焦“标本兼治”,强化跟踪监督。紧盯“当下改”与“长久立”两个着力点,针对短期可以整改到位的,适时开展“回头看”进行跟踪监督,针对需要长期坚持整改的问题,督促各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派驻纪检监察组跟踪抓的方式,压紧压实整改责任。此外,运用回访检查、纪检监察建议等方式,对整改不力、虚假整改的严肃追责问责,压实巡察整改主体责任,确保巡察整改落地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