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兴平市纪委监委为有效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在基层监督上“深耕细作”,通过片区协作、建章立制、数字化管理等方式,不断打通基层监督的“神经末梢”,提升基层治理工作质效。
为破解基层监督点多、线长、面广、事杂,力量薄弱、下沉不深等问题,该市纪委监委整合多方监督力量,将全市6个办案协作区与村级监督力量结合起来,采取“市纪委监委领导班子+纪检监察室+派驻纪检监察组+镇(街道)纪(工)委+村(居)务监督委员会”的工作模式,对党务、村务、村集体“三资”管理、便民服务等小微权力重要事项开展交叉互查,扎实开展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
同时,该市纪委监委针对当前基层工作中易发多发的村级事务不透明、资金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全面梳理出村(居)务监督事项总清单,涉及村党务、村务公开情况、村级重大决策、村两委换届选举、惠民惠农各项到户到人补助资金情况等群众普遍关心关注、干部最易出问题的村级权力清单11类42条,细化公开内容、时限等要求,扎紧小微权力“制度的笼子”,让小微权利在阳光下运行。
另外,兴平市纪委监委积极推动数字技术深度融入基层纪检监察各项业务,深化运用“即时拍”平台,印制载有“即时拍”二维码的宣传手册5000余份,下基层、到一线、进村入户征求群众意见、摸排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畅通群众反映诉求渠道,提高群众知晓率和参与度,让“蝇贪蚁腐”无处遁形。“即时拍”平台累计收到群众诉求咨询等信息78条,经筛选有实质性内容35条,现已全部移交相关职能部门,并要求相关单位积极回应群众诉求、解决群众问题并按时上报相关处理结果。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基层监督的若干意见》,紧盯基层‘小微权力’,着力消除基层消极腐败现象,做到群众急难愁盼在哪里,监督整治就跟进到哪里,以完善基层监督体系为依托,提升基层治理工作质效。”兴平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