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的霸业传奇,源于“德以柔中国”的治世智慧——他救燕却将新辟五百里土地赠予燕国,助邢卫重建都城却拒收分毫回报,待犯错的无终国大将虎儿斑不斥反赠名马补兵,以仁德化解矛盾、以宽厚凝聚人心。这古老智慧,对身处基层监督一线的纪检监察干部而言,既是履职标尺,更是自省警钟,为破解“熟人社会”监督难题、践行监督使命提供深刻指引。
以“德”铸魂,方能顶住监督“人情关”。齐桓公面对诸侯归附不贪私利,坚守“厚往薄来”的德政底线,这份对权力的清醒认知,正是基层纪检监察干部的立身之本。燕国受到山戎的侵略,桓公率兵北征救燕,之后跋山涉水,平定孤竹,事后将北辟的五百里地送给燕国,燕君非常感激,在桓公归国时送出燕界,犹恋恋不舍,不觉已入齐境五十余里。基层纪检监察干部应当将廉洁自律作为立身之本,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自觉抵制各种诱惑。在工作中,要做到公正无私,不徇私情,坚决杜绝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行为,以实际行动树立纪检监察干部的良好形象。常思“权力来自何处、监督为了谁”,以德铸魂,才能在人情漩涡中守住监督初心。
以“柔”化人,方能破解监督“对立感”。齐桓公不罚犯错的虎儿斑,反而补给兵力,用“柔”的方式激发其忠勇之心,这恰是基层监督“治病救人”的精髓。某村会计对资金发放政策流程理解偏差,在没有集体决议和公示备案的情况下,将村集体发放的公益性岗位、残疾人慰问金及奖励,转入会计个人账户之后,再进行发放至群众手中。纪检监察干部核查发现后,没有直接通报批评,而是先帮其梳理政策流程、核对发放台账,指导他明确发放资金必须规范化。事后,这位村会计不仅主动学习纪检知识,还成了村里的“政策监督员”。基层监督不是“一查了之”的刚性打压,而是以“柔”的方式纠正偏差、唤醒责任,让监督从“约束”变为“赋能”,从“对立”走向“共治”。
以“德柔”自省,方能警惕监督“灯下黑”。齐桓公放下霸主身段,“一日三至”求见小臣稷,这份谦逊自省,是纪检监察干部必须坚守的本色。基层纪检监察干部手握监督“利剑”,若滋生“高人一等”的傲慢,便易陷入权力滥用的泥潭。现实中,纪检监察干部更需以“德柔”为镜,常思“监督权力姓‘公’不姓‘私’”,定期公开监督流程、公示处理结果,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唯有常怀自省之心,方能在基层监督的岗位上走得稳、行得正。
“德不孤,必有邻”,齐桓公的“德柔”智慧穿越千年,仍为基层纪检监察干部点亮履职之路。唯有以德立身、以柔化人、以省守正,才能让监督既有力度,更有温度,真正成为守护基层公平正义的“安全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