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咸阳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廉洁文化 / 文学作品 / 正文
霜花染尽 清廉如初
来源:秦都区西兰路街道 作者:豆洁 点击数: 发表时间:2025-11-12 16:52:49

寒江的霜花年年覆满堤岸,恰似历史的笔墨反复勾勒那抹穿越五百年的清辉。海瑞自号“刚峰”,这枚镌刻在生命里的名号,终其一生都如寒松立雪,任霜雪浸染,从未折损半分清廉风骨。

明嘉靖年间的官场,早已在贪腐的温床里滋生出层层积弊,新官到任的贺礼、公私不分的摊派,成了无人点破的潜规则。但海瑞初入仕途便撕开这层虚伪的面纱,在南平教谕任上,面对提学御史的巡查,当同僚纷纷跪地叩拜时,唯有他直立作揖,直言学堂非官场,不该屈身行礼。这份刚直并非一时意气,而是他自幼根植于心的信念——母亲“有戏谑,必严词正色诲之”的教诲,早已将“不媚权贵、不负百姓”的种子种进灵魂深处。

任淳安知县时,他把清廉过成了日常。布袍粗粮是标配,后院种菜砍柴自给自足,连老母亲祝寿买两斤肉,都成了惊动总督的“奢侈”新闻。他贴出告示拒绝一切礼品,哪怕是老友所赠也悉数退还,更严禁下属谋取分毫不正当收入。彼时的淳安,富豪占地数百亩却无分厘赋税,贫民无地却要承担重役,海瑞顶着压力重新清丈土地,用一碗水端平的较真,为百姓卸下了沉重的枷锁。这份清廉从不是独善其身的清高,而是护佑民生的铠甲。

年过半百巡抚应天十府,江南富庶之地的奢靡风气在他面前戛然而止。《督抚宪约》一纸颁下,取缔了官员出城迎接、设宴招待的旧习,裁减了巨额公款开支。那些曾漆红家门彰显权贵的豪强,慌忙改涂黑色;贪腐官吏听闻其名,竟主动辞官避走。他疏浚河道以工代赈,推行“一条鞭法”平抑赋税,强令豪强退还兼并的土地,即便面对曾提拔过自己的首辅徐阶,也未曾有半分妥协。百姓口中的“海青天”,不是一句空洞的赞誉,而是无数被追回的田产、被平反的冤案、被缓解的灾情堆砌起来的信任。

七十多岁执掌南京都察院,他依旧刀刃向内,严禁衙门向百姓摊派,要求包括自己在内的所有官吏杜绝馈赠陋习。直到生命尽头,这位正二品大员的遗产仅有八两俸银和几件旧衣,连丧葬费都需同僚凑齐,临终前还惦记着欠户部的五钱柴火钱。当他的灵柩沿长江返乡,两岸百姓白衣白帽哭送百里,这份自发的哀悼,远比任何官方谥号更能丈量其人格重量。

李贽曾评价海瑞如青松翠柏,能傲霜雪亦成栋梁。他的清廉从不是不近人情的刻板,而是在污浊世风中坚守的底线;他的刚直也非不懂变通的固执,而是对公正法治的绝对践行。五百年岁月流转,官场的潜规则或许曾换过模样,但“海青天”的形象始终鲜活——他如寒江霜花,虽经时光打磨,却愈发晶莹透亮。

霜花会随暖阳消融,但清廉的风骨可以穿越千年。海瑞用一生证明,真正的清廉从不是刻意为之的姿态,而是历经世事沧桑、看尽浮华诱惑后,依旧能守住本心的纯粹。这种“霜花染尽而清廉如初”的坚守,早已成为穿透历史的精神之光,在每一个需要正义与良知的时代,都熠熠生辉。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网站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