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咸阳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廉洁文化 / 文学作品 / 正文
一碗燃面
来源:礼泉县西张堡镇纪委 作者:苏加 点击数: 发表时间:2025-10-22 10:23:53

阴沉的天空中飘落着几片雪花,纵横的沟壑上,几棵歪七扭八的酸枣树被凛冽的寒风吹弯了腰,古老的关中平原迎来了天凝地闭的时刻。

冬日的早晨七八点钟,天微微亮的样子,年近八旬的祖母(关中地区俗称“婆”)已然开始忙碌了起来,扫地、擦桌、做早饭,用她的话来讲“闲着弄啥呀,动弹个就当锻炼咧”,可能是“锻炼”的缘故,现在的身体还算硬朗,能够下地干活,做饭给自己,这也就是我们儿孙最大的福气了。

祖母有四儿八孙,我在孙子辈排行老五,也经常在祖母身边,一起聊聊家常,讲讲工作,偶然也会提起上个年代的故事。

祖母早些年在生产队挣工分的时候,就是队里的“精兵强将”,带队纺纱织布,带头收谷割麦,挣的工分不比祖父少,在那时也算是一个“壮劳力”了。土地承包责任制以后分开单干,祖母的干劲更足了,经常地早出晚归,连同祖父承包果园、培育柿苗、养殖禽类,祖母成为行业中的能手。也是在这时候练就了一身的厨艺,搅团、麻食、燃面等等,只要是关中道上的面食可以说没有祖母做不出来的,而最爱的还是那“一碗燃面”,以至于后来参军入伍,那“一碗燃面”都成了我思念家乡和祖母的一份情怀了。

吃完早饭,祖母就已经下地“经管”她的菜园子去了,不到一分的自留地,就是祖母整个冬天的蔬菜来源了。拔下三两颗青菜,掸去泥土,剥去黄叶,燃面的配菜也已然准备好了。临近中午,祖母开始和面,一双略显沧桑的手在面盆里无力地揉搓着,“婆,让我来,我手上劲大”,就这样在祖母的“监视”下,面揉好了,也达到了祖母要求的盆光、面光、手光。一尺多长的擀杖在祖母手里收放自如,擀成锅盖大小的面盘,再一层一层地摞起来,切成两指宽的面条。自然,“烧锅”的差事也落在我的头上,水开下面,面条在滚沸的开水里,自由的“飞舞”着,祖母拿着一勺凉水,三滚过后捞面入碗,放入盐、味精、醋、生抽、葱花,最关键的还是要放那古老的秦椒面,新榨的菜籽油烧至滚烫,“滋啦”一声,热油在面条上尽情地“挥舞”着,刹那间,油泼辣子的香味和燃面的香气溢满整个厨房。

剥上两瓣蒜,舀上一碗面汤(这叫“原汤化原食”),端着盆口一般大的碗(老碗),用两根筷子快速地搅拌着,用最快的时间将调料的香味沾满整根面条。“嗖嗖”一声,面条在舌尖跳动着,充盈整个口腔。这一刻祖母的“味道”就此具象化了,“一碗燃面”也成为我心目中家乡的“代名词”。

西边的太阳无力地散发着最后的光芒,让人不经意间打了个寒颤。冷意袭来,祖母结束了一天“悠闲”的时光,转身朝家中走去,我掸了掸锄头上的泥土,端上板凳,望着夕阳的余晖回家而去。

寒风依旧凛冽,微弱的灯光衬托出祖母的慈祥,祖母很高兴,相约明日再给孙辈们做拿手小吃,我们很开心。但那“一碗燃面”还是在我心中烙下了家的味道,让我一辈子也忘不掉的祖母“味道”。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网站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