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咸阳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廉洁文化 / 文学作品 / 正文
执笔书清廉 落墨写担当
来源:兴平市纪委监委 作者:罗怀鑫 点击数: 发表时间:2025-10-16 16:43:53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风体现作风”。一支笔、一页纸,既是纪检监察干部履职尽责的工具,更是展现政治品格和职业操守的窗口。当公文写作摈弃“假大空”的套话,当工作汇报拒绝“走过场”的虚言,纪检监察干部正在用笔尖的清风正气,书写新时代的忠诚答卷。

要言之有物。文贵在实,写实情、提实策、谋实效,一针见血、药到病除,这也是以文辅政的关键所在。然而,现实中不少文稿中频频出现“高度重视”“坚决落实”等空泛表述,华而不实、空洞无物,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机关文稿的意义主要在于研究问题、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与一般文学作品的定位和风格显然不同。作为文稿撰写者,必须从实际中来、到实际中去,自觉丢弃模板化、套路化的内容,充分做好调查研究,研究真问题、真研究问题,准确发现矛盾和症结所在,瞄准存在的痛点难点堵点,有的放矢提出对策建议,并在实践中加以验证、总结、推广。无论是向上报告,还是对下指导,只有内容“实”了,心里才不会“虚”。

要通俗晓畅。文稿是写给人看的,若是人看不懂,也就失去了行文意义。一篇文稿的构成,主要是外在的语言文字和内在的逻辑脉络。在语言文字上,应坚持“通俗易懂”的原则,把文稿写得通俗化、接地气才能受欢迎,比喻要贴切、引用要准确、事例要鲜活,切忌引用生僻晦涩的词句,让人“敬而远之”。同时,文字姿态也要“平易近人”,多一些换位思考和真诚恳切,避免用“官老爷”的语气进行居高临下的说教。在行文逻辑上,应做到清晰明了,论述要有先有后、有主有次、有承有启、有头有尾。

要简短精炼。物以稀为贵,文以精为佳。“精”的核心不是“少”或“缺”,而是“纯”,是重点突出、详略得当、恰到好处。在转作风、提效能的时代课题中,简短精炼的文风蕴含着高效、务实的作风。当前,不少文稿喜欢穿靴戴帽、弯弯绕绕,以篇幅论成绩,影响了工作效率,也助长了不良风气。长篇累牍的根源在于背后的形式主义和“繁琐哲学”。要让文稿“瘦身提质”,就必须善于提炼,进一步抓住要点、突出重点,把“好钢”用在刀刃上。同时,对素材内容也要大胆取舍,以改革创新精神摒弃冗长、复杂等“陈规陋习”,让文风更富有生气和活力。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纪检监察机关正以刀刃向内的勇气改进文风,以文风之变带动作风之变。当每一份文件都成为实事求是的宣言书,当每一篇报告都化作改革创新的路线图,当每一段文字都承载为民服务的赤子心,纪检监察干部必将以更昂扬的姿态,在全面从严治党新征程上书写新的时代华章。这支用忠诚铸就、用担当淬炼的纪律部队,正在用笔尖的清风正气,续写共产党人永远在路上的赶考答卷。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网站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