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月色,自古便是文人墨客笔下的清雅意象,它清辉遍洒、不偏不倚,恰如为官者当守的廉政初心。当桂花香气漫过街巷,当家家户户围坐分食月饼时,这份团圆祥和的背后,更需以清风正气筑牢根基,让“中秋味”始终保持“清廉味”。
古人早已将廉洁意蕴融入中秋习俗。明代官员张养浩曾在中秋夜写下“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以明月自比,警醒自己坚守“不受尘埃半点侵”的操守;清代林则徐在中秋佳节仍不忘告诫下属“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将家国大义置于个人享乐之上。那时的中秋,没有奢华宴请的攀比,没有名贵礼品的往来,唯有“把酒问青天”的坦荡,和“但愿人长久”的纯粹——这份纯粹,正是今日我们倡导廉政建设的精神源头。
反观当下,个别党员干部却让中秋变了“味”:有人借“团圆”之名收送名贵月饼、高档烟酒,将节日礼盒变成“人情陷阱”;有人以“走访”为由搞公款宴请、公款旅游,把节日福利变成“四风”温床。殊不知,月饼裹不住贪欲,月色照得见初心。那些试图借节日“走捷径”的行为,不仅违背了中秋团圆的本意,更触碰了党纪国法的红线,最终只会让“阖家欢”变成“全家愁”。
其实,清正廉洁的中秋,远比奢华铺张更有温度。它可以是与家人围坐庭院,共赏一轮明月、共话家常琐事,无需贵重礼品点缀;可以是走访困难群众,送上一盒普通月饼、几句暖心关怀,让帮扶更有真情;可以是坚守工作岗位,在值班室里吃一碗热面、看一眼窗外月色,以责任守护万家灯火。正如那轮中秋月,不慕繁华、不逐名利,却能以最朴素的清辉,照亮人间正道。
中秋的月亮年年相似,廉政的初心岁岁相承。当我们抬头仰望明月时,当以月为镜,照见心中的廉洁底线;当我们分食月饼时,当以饼为戒,守住手中的权力红线。唯有让清风与明月相伴,让廉洁与团圆同行,才能让每个中秋都充满“清风明月本无价”的纯粹,让“但愿人长久”的美好祝愿,真正照进千家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