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张管着单位门房和卫生间,就管一扇大门、一扇小门,却是出了门的“轴”,规矩就是“铁杠杠”:早8点半开,晚6点锁,准时开关,差一分都不行。他的“小算盘”就六个字:守规矩,不犯错。
王姐是对面超市售货员,每天早7点到岗。有回她刚摆完货架,内急得直冒冷汗,跌撞着奔到卫生间门口,正撞见老张擦门把手。“张师傅,通融下,实在憋不住了!”王姐手捂肚子,声音发颤。老张指了指时钟:“还差二十分钟,单位定的规矩不能破!”他看着王姐扶着墙挪回去,攥拖把的手紧了紧——上月卷纸被偷,老张记忆犹新。
更堵心的是菜店小刘。傍晚5点59分,小刘抱着快递狂奔过来,刚到门口,“咔嗒”一声,门锁了。小刘蹲在墙根,脸憋得通红,苦苦央求。老张手下意识摸向钥匙,可冰凉的“规矩”压得他没敢解下来。
隔天,王姐找了小刘和接孙子的刘婶,拦着老张:“张师傅,您把钥匙给我们,我们自己配,用完锁好,绝不给您添堵。”老张头摇得像拨浪鼓似的,说:“单位没这说法,出了事我可担不起。”可王姐的急、小刘的难,总在他脑子里不停地转悠,挥之不去。
那晚老张翻来覆去没睡踏实。灯下,钥匙映着微光,他记不清哪位领导说过“咱们这扇门是政府形象的窗户、老百姓办事的门面”,可自己倒把脸面变成了坎儿和绊子。“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他摸出老伴剩的红绳,在手里绕了一圈又一圈,陷入沉思。
第二天,老张揣着私房钱去配了几把钥匙。回来把钥匙串在红绳上,每把贴张便签,歪歪扭扭写着名字。递钥匙给王姐时,他紧张地叮嘱:“用完锁好。”王姐攥着钥匙红了眼,掏出包纸巾:“以后卷纸我们帮您补。”小刘拿到钥匙,给老张递了根烟点燃,兴奋地说:“叔,再也不用蹲墙根了!”
后来,王姐早到会先开门,顺手拿拖把给冲洗干净;小刘晚归会带瓶矿泉水。同事们看见红绳钥匙,笑着问老张:“这会不怕坏规矩了?!”老张指墙上“便民”俩字低头不愠不语。从此,再没人提老张以前的“轴”和“倔”,都知道他规矩里装着邻里的难处,小算盘里“算计”的是大伙的愁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