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咸阳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廉洁文化 / 文学作品 / 正文
廉字如镜照丹青
来源:兴平市纪委监委 作者:胡涓涛 点击数: 发表时间:2025-09-09 17:52:20

“廉”之一字,由来已久,在甲骨文中便勾勒出屋檐滴水的清透之姿。“堂边有隅有棱,故曰廉”,做人亦有棱有角,廉就有了端方正直的注脚,因此那檐角垂落的不是水珠,而是先民对洁净品格的最早向往。《说文解字》释为“仄也”,看似简单的字形里,藏着中国人对为官之道的深刻思考。身正如仄,心清似水,方得“廉”之真意。从《周礼》“廉善、廉能、廉敬、廉正、廉法和廉辨”的六廉之法,到诸葛亮“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诫子之训,这个浸润着墨香的汉字,始终在历史的长卷上书写着为政者的精神标高,如同青铜器上的饕餮纹般庄重,又如宣纸水墨般清雅。

“廉政而长久,其行何也”,千年前齐景公与晏子的对话,是“廉政”一词在典籍文献上的首次记载。从此廉洁从政,成了刻在千年文明基因里的自觉。千年前的开封府,包拯执笏而立,端砚盛不下他的清正,官服载不动他的刚直,“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的民谚,是百姓用口碑为廉洁树起的丰碑;五十年前的兰考大地,焦裕禄揣着盐碱土入眠,顶着风沙行走,补丁摞补丁的被褥里,藏着共产党人“功成不必在我”的赤子之心。廉洁是一种无声的力量,它让为民服务的初心熠熠生辉。当政者怀瑾握瑜,如明月照渠,清光所至,百姓心里便有了安稳;如春风化雨,润泽之处,社会便有了向上生长的力量。这种力量凝聚成政府的公信力,编织成公平正义的经纬,让资源在阳光下流动,让梦想在规则中绽放。

反观那些失守的灵魂,贪念如蚁穴溃堤,私欲似洪水滔天。历史的镜鉴里,和珅的府邸雕梁画栋,却掩不住金银堆砌的腐朽;现实的案例中,个别官员的办公室明窗净几,却藏不住权钱交易的阴影。不廉者眼中,公权是待价而沽的商品,原则是可以议价的筹码,他们在欲望的迷宫里迷失方向,最终困死于自己堆砌的黄金牢笼。这种背叛伤害的不仅是党纪国法的尊严,更是千万百姓的信任。当公平被权钱交易扭曲,当正义在暗箱操作中失色,社会的价值坐标便会倾斜,民众对未来的信心便会蒙上尘埃,这才是最可怕的腐蚀,如同白蚁蛀空大厦根基,看似坚固的体制,可能在不知不觉中摇摇欲坠。

站在时代的长街上,领导干部该如何擦亮“廉”字的光芒?首先要在精神的园地里种上廉竹,让《中国共产党章程》的雨露滋养初心,让廉政故事的清泉洗涤灵魂,把“当官不是为了享福”的朴素信仰,化作每日案头的醒世恒言。其次要打开监督的轩窗,让阳光穿透权力运行的每一道缝隙,就像古人在公堂之上悬“明镜高悬”的匾额,今日的为政者更应主动置身于聚光灯下,让组织监督成为成长的护栏,让群众眼光成为前行的明镜。还要在生活的细处守住清辉,或许是一次拒绝宴请的淡然,或许是一次按章办事的坚持,或许是一次家风传承的谈心,这些看似微小的选择,正是廉洁长城的基石。更要记住,廉洁从不是苦行僧式的修行,而是与人民共情的温暖坚守,当我们走进田间地头,看见老乡掌心的老茧;当我们倾听民生诉求,听见群众心底的呼声,便会懂得,清正廉洁的终极意义,是让每个梦想都能在公平的土壤里生根,让所有奋斗都能被时代温柔以待。

“不受曰廉,不污曰洁”这八个字,写在古籍里,刻在碑石上,更应烙在每个为政者的心头。愿我们以廉为舟,划过历史的长河时,留下的不是权谋的涟漪,而是为民的航迹;以洁为灯,照亮时代的征途时,驱散的不仅是贪念的迷雾,更是百姓心头的疑虑。当廉洁成为一种生命自觉,便是对“为中国人民谋幸福”初心最美的呼应,便是给“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使命最庄重的作答。如此,方能在时光的长卷上,写下永不褪色的丹青墨笔,让后来者翻开历史时,仍能听见清风穿过岁月的簌簌声响。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网站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