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浪山小妖怪》表面上讲述的是山中小妖的日常琐事,却在不经意间照见了基层干部的真实生态。那只不起眼的小妖怪,不正是千千万万基层工作者的镜像吗?他们或许没有惊天动地的伟业,却是整个体系运转不可或缺的基石。
小妖怪每日巡山、打扫、整理物资,看似单调重复,却维系着浪浪山的基本秩序。这多么像基层干部的日常工作——接待群众、整理档案、撰写材料、落实政策。在外人眼中,这些工作或许微不足道,但正是这些琐碎的“小事”,构成了国家治理的毛细血管网,将政策的养分输送到社会肌体的最末梢。
我见过一位窗口工作人员,每天重复回答同样的问题上百次,却总能保持微笑;认识一位乡镇干部,为了一户村民的补贴资格,往返奔波数十公里。他们就像浪浪山的小妖怪,明知自己只是庞大系统中的一颗小石子,仍然尽力做好分内之事,因为知道每一颗石子都承载着整体的重量。
基层工作的艰辛,不仅来自事务的繁杂,更来自理想与现实的碰撞。小妖怪也曾幻想过降妖除魔的壮举,却不得不先学会辨认山间的每一条小路。年轻的干部们怀揣改变世界的梦想走入岗位,却发现大量精力要耗费在表格填写、会议准备、材料报送上。这种落差感需要细腻的调适,需要从“大事做不了”的失落转向“小事要做好”的笃定。
最打动我的,是小妖怪在重复工作中保持的细微创造力。它会在巡山时多留意一朵野花的绽放,在打扫时重新排列洞府的石子增添新意。这启示我们,基层工作固然有程式化的一面,却永远需要这种“微创新”精神—优化一个办事流程,多打一个关心电话,多想一种解释政策的方式。正是这些细微之处的改善,温暖了人心,提升了效能。
浪浪山的小妖怪没有齐天大圣的神通,却有自己的坚持和价值。基层干部或许难有轰轰烈烈的政绩,但每一次耐心倾听、每一份认真办理、每一个问题解决,都在具体而微地改变着这个世界。当我们学会在平凡工作中看见意义,在重复工作中保持热情,在理想与现实的落差中寻找平衡,我们就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修行之道”。
电影完罢,那些在浪浪山般基层岗位上默默耕耘的人们,他们或许永远不会站在聚光灯下,但正是这些无数的小妖怪,守护着整座山的安宁与和谐。他们的故事,或许不够传奇,却足够真实;他们的工作,或许不够壮观,却足够重要。这就是《浪浪山小妖怪》给我的最深触动——在平凡中见证伟大,在琐碎中体悟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