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开学第一课》以“铭记与奋斗”为主题,用一个个触动心灵的瞬间,为我们打开了一扇回望历史、照见当下的窗口。那些英雄连队的铁血荣光、抗战后代的深情追思、数字化场景的沉浸式体验,不仅让青少年读懂了历史的厚重,更让我们纪检监察干部在感动中深思:今日的幸福安宁从何而来?我们又该以怎样的姿态,守护这份来之不易的清朗?
英雄连队的战旗,映照着“斗争”的初心。
“平型关大战突击连”的冲锋号角仿佛仍在耳畔回响。面对“不可战胜”的神话,他们顶着炮火冲锋在前,用血肉之躯撕开敌人防线——这份“狭路相逢勇者胜”的魄力,不正是我们面对腐败分子时应有的锋芒?当“白刃格斗英雄连”的战士们在弹尽粮绝时举起刺刀,用近身搏杀诠释“宁死不屈”,我们读懂了:斗争从来不是轻松的选择,而是绝境中对信念的坚守,正如我们在执纪办案中,即便面对复杂阻力,也绝不退让的执着。
最让人动容的是刘老庄连的82名勇士。他们明知寡不敌众,却为了掩护群众转移战斗到最后一刻,用生命书写“集体主义”的重量。这让我们想起肩头的责任:纪检监察干部的“斗争”,从来不是为了个人得失,而是为了守护党纪国法的尊严,为了千千万万群众的信任。那些战旗上的弹孔,与我们办案时写下的每一页笔录,都在诉说同一个道理:真正的勇敢,是为了值得守护的人和事,敢于直面一切挑战。
后代的讲述里,藏着“珍惜”的密码。
抗战亲历者后代的讲述,像一缕温暖的光,照亮了历史细节里的温度。他们或许会说起先辈藏在怀里的半块干粮,那是分给战友的情谊;或许会提起家书里“勿念”二字背后的牵挂,那是舍小家为大家的抉择。这些带着烟火气的故事,让英雄从历史课本里走出来,变成了我们身边“有血有肉”的普通人——他们也曾有恐惧,却因为信念选择了无畏;他们也曾有眷恋,却因为责任选择了担当。
这让我们更加懂得“珍惜”二字的分量。如今的办公室里亮堂的灯光、群众送来的一面面锦旗、街头巷尾安稳的烟火气,都是先辈们用牺牲换来的“寻常”。作为纪检监察干部,珍惜这份幸福,就是要像先辈守护家国那样,守护好这片土地上的清风正气。当我们耐心接待每一次信访、严谨核查每一个线索,都是在回应那些“未竟的心愿”:让他们用生命追求的“好日子”,在我们的守护下更加安稳长久。
沉浸式体验中,读懂“传承”的意义。
数字化技术再现的战场场景,让我们仿佛穿越时空,站在了平型关的山岭上、刘老庄的阵地前。硝烟里奔跑的身影、战壕中紧握的双手、牺牲前最后的呐喊……这些鲜活的画面告诉我们:历史从不是遥远的故事,而是流淌在血脉里的精神基因。先辈们用“敢于斗争”打破了民族危亡的困局,而今天的我们,正需要用“善于斗争”破解新时代的挑战。
“善于斗争”,是像平型关的战士那样精准发力,在监督执纪中找准关键、一击即中;是像白刃格斗时那样讲究策略,在复杂案件中抽丝剥茧、掌握主动;是像刘老庄连那样团结协作,在团队作战中各司其职、形成合力。这份“智慧”,不是投机取巧,而是对使命的敬畏——就像先辈们研究战术是为了胜利,我们钻研纪法条文、提升业务能力,也是为了让每一次“斗争”都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
《开学第一课》带来的触动,最终会沉淀为前行的力量。那些英雄的故事告诉我们:斗争,是为了更好地守护;珍惜,是为了更坚定地前行。让我们带着这份从历史中汲取的勇气与智慧,在纪检监察的岗位上,以“铁肩担道义”的担当,以“润物细无声”的温情,做新时代的“守护者”——这便是对先辈最好的告慰,也是对“铭记与奋斗”最生动的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