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武的清晨,总是从门楣上的第一缕阳光开始。
漫步在乡间小路上,任由目光拂过一扇扇古朴的门楣。那些白底黑字的门斗,在晨光中渐渐苏醒,像极了岁月的书签,标记着时光的故事,也标记着这片土地上人们的精神图腾。
晨光温柔地洒在“耕读传家”四个大字上。仿佛让人看到先人磨墨挥毫时的庄重神情,那微微颤动的笔尖,勾勒出的不仅是一个个汉字,更是一个家族的灵魂印记。那些笔画间,藏着祖辈的期望,藏着对后人的嘱托,更藏着中国人千百年来最朴素的生活哲学。
“谦受益”三个字,让人不禁想象起这户人家定是每日清晨出门劳作,黄昏归家歇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谦逊之道,就这样在不知不觉的注视中,渗进骨血,成为家风。门斗不只是门斗,竟是无声的师长,晨昏相伴,谆谆教诲。
黄昏时分,夕阳为门斗镀上金边。“勤俭持家”化作了炊烟袅袅,化作了归家的脚步声,化作了万家灯火的温暖。这些门斗见证了太多的日常:婚嫁的喜庆,红绸高挂,新人对着门楣行礼;离别的愁绪,游子一步三回头,将门楣上的字刻进心里;丰收的欢笑,金黄的玉米挂在门前,与门斗相映成趣;灾年的坚守,任凭风吹雨打,门楣上的信念从不褪色。
夕阳西下,一位老人仰头望着门楣上的“知足常乐”出神。这门斗是他爷爷写的,已经守护这个家整整三代人。他说,小时候不懂这几个字的意思,直到经历了人生的起起落落,才明白其中深意。“人啊,要知道满足,才能常常快乐。”老人说着,眼睛里闪着智慧的光。
如今,门斗习俗已列入非遗名录。那些曾经寻常的墨迹,如今成了珍贵的文化印记。它是一封封寄给未来的家书,用最简练的文字,书写最深沉的情感。每当走过这些门楣,总能听见岁月的低语,感受到文化的心跳。这些门斗,就像是一本本立体的家训,等待着每一个过路人来阅读,来感悟。
长武门斗让每一个寻常的日子都有了诗意,让每一个普通的家庭都有了传承,让每一次抬头仰望都有了意义。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门楣低语,岁月无声,文化却在每一个笔画间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