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第一片泛黄梧桐叶的悄然飘落,大气便收敛住漫天酷热,释放出丝丝清凉。夜间和清晨的水汽凝结成白色露珠,蝉附树荫之下感触阴凉却愈发聒噪,鸣声急促,略带凄切,似乎在宣泄在盛夏时遭遇到的熏蒸和炙烤。
立秋,万物沉思而收藏。秋高气爽,孤傲而清高。秋日的清爽,在深度自信中自由吐纳,在肆意流动中新生自强。
天道有序,夏时为长,秋时为收。立秋时,是以“秋为矩;矩者,所以方万物。”
“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
古时立秋,农事上加固堤坝,军事上整修隘口城防,都是设“矩”以约束自己,收敛自己,保护自己。
古往今来,适龄儿童都选择在秋天入学,可能让他们在“矩”的力度下,学会“矩正不失”;借“立”之寓意,做到“令行不废”。
我们广大党员干部更应对党纪国法这个“矩”永远心存敬畏,时刻保持警惕,牢牢恪守底线。党员干部要用“矩”来约束方正,要用“矩”收纳内心,外化于行;要用“矩”修身养性,久久为功。
宋朝诗人刘翰曾有首《立秋》诗,道出立秋时的独特韵味:
“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
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桐叶月明中。”
秋日本是诗人心之所向,立秋的微妙更牵动情思。此诗精神全在一个“寻”字上,一群啼叫的小乌鸦已经飞散,留下玉色屏风孤立在空寂的屋内;在睡梦中朦朦胧胧地听见秋风阵阵,醒来只见石阶上落满梧桐叶,沐浴在明朗如水的月光里。
立秋时节,暑热渐退,凉风至,白露生,寒蝉鸣。我们要摈弃夏日的浮躁、涵养秋天的清高,慎独慎微、自省自警,历经磨难、久经考验,常怀清心之德,方结平安之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