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咸阳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廉洁文化 / 文学作品 / 正文
梅挚:“三铁”铸就忠魂
来源:泾阳县纪委监委 作者:孙昊 郝志芳 点击数: 发表时间:2025-07-18 18:39:49

在十国纷争、吏治腐败的乱世,有一位官员以“铁面、铁心、铁骨”自勉,用一生践行“清浊自分”的为官准则。他历任大理评事、监察御史、成都府通判等职,面对“官贪则墨,法弛则坏”的局面,写下“宁鸣而死,不默而生”的铮铮誓言,创下“三铁三清”的廉政佳话——这就是被《宋史》赞为“刚正不阿,有古人风”的梅挚。

梅挚的廉政生涯,始于对“私”的决绝。据《宋史·梅挚传》记载,他任监察御史时,曾有富商携黄金百两登门,求其“关照”一桩偷税案。梅挚当场将黄金掷于地上,厉声斥道:“尔以金为宝,吾以清为宝!”随后将富商扭送官府。此等“铁面拒私谒”的举动,在当时“贿赂公行”的官场中,如同一道闪电,惊醒了不少沉迷于私利的官员。

面对百姓,梅挚则有一颗“铁心恤民瘼”的柔软之心。他任成都府通判时,正值后蜀孟昶统治末期,宫中宴饮无度,权臣横征暴敛,百姓苦不堪言。梅挚深入民间调研,写下《十爱诗》直谏孟昶:“一爱仓廪充实,二爱田野辟易,三爱讼狱清稀,四爱盗贼屏息,五爱官吏廉明,六爱学校兴举,七爱风俗敦厚,八爱边备修整,九爱君臣同心,十爱清浊自分。”诗中以“仓廪实而知礼节”的治国理念,规劝君主整肃吏治、关注民生。孟昶虽未完全采纳,但梅挚的“为民请命”之举,却让百姓看到了希望,当时成都街头流传着“梅公来,百姓安”的民谣。

面对权贵,梅挚更有“铁骨抗强权”的勇气。他任大理评事时,曾审理一起权贵子弟杀人案。凶手是当朝宰相的侄子,仗着权势拒不认罪。梅挚顶住压力,亲自调查取证,最终将凶手绳之以法。宰相大怒,欲将梅挚贬官,梅挚却坦然道:“吾为法官,当守国法。若因惧权而枉法,何面目见天下百姓?”此举虽让他暂时被贬,但赢得了“铁面判官”的美誉。

梅挚离任成都时,百姓自发聚集在街头,献“清水镜”相送,寓意“官清如镜”。他的“官清镜心平”的为官箴言,至今镌刻在青城山的石碑上,这种“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廉洁操守,与新时代“打铁必须自身硬”的要求高度契合。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历史是最好的老师,我们要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梅挚的精神,不仅是古代官员的“标杆”,更是当代党员干部的“镜子”。

在新时代的反腐败斗争中,我们要以梅挚为榜样,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守“廉洁自律”的底线,敢于担当、勇于作为,推动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网站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