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浩瀚的史册,成名的文人志士,无不有挥之不去的家国情怀。在其心中,家立则国强,家兴则国富。小家连着大家,两者命运息息相关。对子女的教育,当为修身之首旨,齐家之要务。各种家训应运而生。
三国时,诸葛亮之《诫子书》云: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南北朝时,颜之推《颜氏家训》云: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朱熹之十三世孙,明代朱柏庐《朱氏家训》云:父之所贵者,慈也,子之所贵者,孝也;清代曾国藩《诫子书》云:慎独则心安,主敬则身强……这些家训,其共同之处是,晓以做人之理,教以处世之道,无不渗透着浓浓的家国情怀。用今天的标准衡量,尚有许多不足之处,但却为亿万家庭树立了治家的准则,教子的范本。为树立美好和谐的家风不可或缺。
我们《金氏家训》,出自曾祖德龄公之手,迄今一百三十多年矣。德龄公,晚清秀才,曾和剧作家范紫东为同窗好友,同入三原弘道学堂求学。历任乾县黉学校长、陇西校长。辛亥革命后,推举为省议会议员,后被任命为汉中厘金局(相当于今之税务局)局长。其事迹,范紫东编撰的《乾县新志》及《乾县县志》及现代的《乾州人》、《乾县教育志》均有记载。曾祖德龄公一生清贫,运途多舛。受儒家思想熏陶,颇重仁义孝悌,重视家风家教,任教时浇园溉圃,桃李满天,
任职时,清风盈袖,一尘不染。耿直不阿,不徇私情。
先祖注重家风家教,有子女七人,从不以权谋私,为其安排工作。并订立家训,望其遵守。祖父辈,除一人靠自我奋斗,参加公职外,其余均在农村耕云播雨,无怨无悔。我的祖父虽为农民,却注重个人修养,谨尊家训,作诗习文,终生不辍。孝亲悌长,桑梓皆碑。父亲终生育人,孜孜不倦。承家风,恭谨做人,慎独处世,孝悌传家。我和兄长继家风,承祖训,接过父亲的接力棒,培桃育李,融融其乐。我们后代,均恪守正道,为国效力。刻苦钻研业务,努力学习知识,恒兀兀以奋起,未忘家训。
金氏一脉,上溯五世,均尊家训,老老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耕读传家,孝悌为本,自强自立,无愧人生。所以如此,家训之鉴也。
附《金氏家训》:
金氏后昆谨记家训
诚信立德处世恭谨
无论拙愚勤勉习文
淡泊明志惜时惜分
德行为首仁义为尊
有成不骄竿头再进
有过必改三省己身
无求显达安乐晨昏
恭奉父母既孝且顺
骨亲互帮力可千钧
择邻而居和乐温馨
择友要慎做事要勤
耕读传家勤俭为本
知恩图报坦荡做人
家风永继晓喻子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