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人有面前之誉,不若使人无背后之毁;使人有乍交之欢,不若使人无久处之厌。”《小窗幽记》中的这句箴言,凝练的概括了为人处世的一些准则。它告诉我们,与其追求他人当面的夸赞,不如收获背后的认可;与其在初次交往时赢得好感,不如在长久相处中不生厌烦。这一哲理,在当下依然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尤其是对青年干部而言,也是我们成长道路上的有益指引。
清醒识誉,坚守权力正道。“闻过则喜,闻善则拜。”听到别人对自己称赞就要虚心拜谢,提醒自己面对赞誉要谦逊对待,保持理性与清醒。青年干部从校园步入单位,学历高、能力强,很快就在工作中崭露头角,收获荣誉。此时,若被鲜花与掌声冲昏头脑,就容易滋生骄傲自满的情绪,固步自封。一旦对溢美之词深信不疑、沾沾自喜,对逆耳忠言却充耳不闻、置之不理,长此以往,个人的全面发展便会受到阻碍。更有甚者,当手中掌握一点权力,便为小团体大开方便之门,反而对同事和群众态度冷漠,全然忘却权力需依法依规行使。青年干部在权力的使用上,当明确要以民为本,警醒那些拉关系、套近乎的甜言蜜语,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敬畏权力,不被私心、人情、利益所左右,以公正律己,以公心服人,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保持谦虚谨慎,只争朝夕的工作态度,为群众多办实事,方能在青春征程上行稳致远。
直面问题,修身自省革新。“君子检身,常若有过。”珍惜自己的名声,不被诋毁,就要勇于直面问题,严以修身,自我革命。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我们应每日反思自身的收获与不足,主动改正缺点。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修身智慧,“批评与自我批评”便是其中的优良传统。工作与生活中,矛盾和错误难以避免,列宁说过,“犯了错误则要求改正,改正得越迅速,越彻底,越好”。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一有力武器,在组织生活会上,对同志的不足要坦诚指出,面对他人的批评要虚心接受,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有问题摆到明面上,不在背后议论他人是非,如此既能增进同事间的团结,又能共同坚持真理、修正错误。
谨言守矩,追求久处不厌。“不奋发,则心日颓靡;不检束,则心日恣肆。”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高情商、懂世故,本质在于能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习惯在监督和约束下工作生活。人生若如初相见,初遇的美好,是因为彼此有所顾忌和约束。但时间一长,若放松对自己言行的要求,忽视规矩法度,就容易引发他人的反感。孔子“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一种极高的人生境界。我们要以党规党纪为言行准则,做到内心自由又不逾越规矩,如此才能使人无久处之厌,获得真正的自由。
在人生的道路上,青年干部要时刻牢记为人处世的哲理,清醒对待荣誉,不断修身自省,谨言慎行、遵守规矩。只有这样,才能在新时代的浪潮中,扬起理想的风帆,驶向成功的彼岸,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