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基层纪检干部,日常工作中,我见证着政策的落实、民生的百态,也深切感受到社会发展中的种种不平衡。在这样的工作背景下,捧读余华的《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书中内容犹如一面镜子,映照出我在工作与生活中的所见所感,引发了我诸多的思考。
余华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犀利的笔触,毫不避讳地揭示了当下中国社会存在的种种差距。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东部沿海地区经济繁荣、高楼林立,现代化的都市气息扑面而来,而中西部一些偏远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经济发展的步伐较为缓慢。这种差距不仅体现在GDP 数据上,更直观地反映在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上。在教育资源的分配上,城市里的孩子能够享受优质的教育设施、优秀的教师资源,各种兴趣班、辅导班琳琅满目;而偏远农村地区的孩子,可能连基本的教学设备都难以满足,优秀教师的流失更是让教育质量大打折扣。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使得不同阶层之间的生活状态也截然不同。高收入群体追求着高品质的生活,享受着丰富的物质和精神资源;而一些低收入群体,却还在为基本的温饱问题而奔波劳碌。
这让我不禁联想到余华的其他作品,如《活着》中的福贵,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从富裕的地主少爷沦为一贫如洗的农民,在命运的无情捉弄下艰难求生,深刻地展现了个体在时代浪潮中的渺小与无奈。还有《许三观卖血记》里的许三观,为了家人的生存,一次次去卖血,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生活的艰辛与底层人民的挣扎被刻画得入木三分。这些作品与《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相互呼应,共同描绘出一幅社会底层人民生活的苦难画卷,让我们看到了生活在巨大差距下人们的真实生存状态。
我国当前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与社会深度转型的关键时期。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家整体实力得到了显著提升,但在发展过程中,区域间、阶层间的差距问题也逐渐凸显。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这些问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致力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如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乡村振兴战略等,旨在缩小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在教育领域,也加大了对农村和贫困地区的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师待遇,努力实现教育公平。然而,要彻底解决这些差距问题,并非一蹴而就,还需要长期的努力和持续的政策支持。
作为一名基层纪检干部,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也在不断思考自己的职责与使命。我们肩负着维护党纪国法、保障公平正义的重要责任。在面对社会存在的这些差距时,我们要充分发挥监督执纪的作用,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能够公平公正地惠及每一个人。在扶贫领域,要坚决查处那些贪污侵占、虚报冒领、截留挪用扶贫资金的行为,让扶贫资金真正用到贫困群众身上,助力他们脱贫致富,缩小贫富差距。在民生项目建设中,要加强对工程质量、资金使用等方面的监督,防止出现偷工减料、资金浪费等问题,保障民生项目能够顺利实施,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同时,我们也要积极参与到社会发展的进程中,为缩小差距贡献自己的力量。通过深入基层、走访群众,了解他们的实际需求和困难,及时向有关部门反馈,推动问题的解决。在日常工作中,注重宣传党的政策,提高群众的政策知晓率和参与度,引导他们积极投身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来。我们还要加强自身的学习和修养,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以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的要求,为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保驾护航。
《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这本书,让我对社会现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我更加明确了自己作为一名基层纪检干部的责任与担当。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立足本职岗位,继续探索对该书的思考,努力为缩小社会差距、实现共同富裕而不懈奋斗,在时代的发展进程中,书写属于自己的担当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