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咸阳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廉洁文化 / 文学作品 / 正文
桃渠塬的柳树
来源:淳化县文联 作者:赵亚亚 点击数: 发表时间:2025-05-22 17:00:29

桃红柳绿是春天的代名词,你最喜欢哪里的柳树呢?是西子湖畔的柳浪,还是被大唐朝雨轻浥过的渭城柳色,抑或是柳笛声声里故乡的垂柳。在清明节前夕,我们前往淳化县铁王镇桃渠塬村,拜谒一株千年老柳。

山路十八弯,沿途田野麦苗乌绿乌绿,路旁三两枝山桃花撒野似的笑得无拘无束,树丛里二月兰紫色的花朵,悄悄做着幽微的梦。沟里的小河潺潺流淌,昼夜不停奔赴远方。

远远看见了那棵柳树。三根黑黢黢的老树杈,如同一个千岁老人,伸开两臂,将颅头望向苍穹。在和煦的春风里,千万条嫩黄的柳枝轻轻摇曳,苍老又青春。走近了,靠近了,才发现这株老树高虽然不过10米,但树干上的树皮扭着旋着卖力生长,一副倔强的模样。树干中间有个硕大的洞,如一只黑眼眸。其直径一米五左右,中空的树洞里,坐一个成年人绰绰有余。这棵树大约1200岁了,是柳树中的老寿星了。

这一千多年中,它经历了多少个四季兴替,多少王朝兴衰,见证了这个村子多少代人的繁衍生息。在这海拔1288米处,它活成了一个传奇,一树神话。在它所有的经历中,它记忆最深刻的应该是上个世纪三十年代那段光辉岁月。

1933年4月,刘志丹、谢子长创建了以照金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桃渠塬隶属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所辖。1933年6月26日,刘志丹率领红二十六军二团南下,亲自指挥了著名的“桃渠塬战斗”。次年10月,陕甘边南区党委、苏维埃政府先后在桃渠塬召开党员大会和农民代表大会,分别成立了中共淳耀县委、淳耀县苏维埃政府,县委、县政府机关驻桃渠塬。1936年底至1937年4月,中共关中特委在桃渠塬驻扎,习仲勋任关中特委书记,带领关中特委在此开展工作。1936年12月至1937年8月,红一军团和红十五军团部分领导人邓小平、聂荣臻、杨尚昆、徐海东、罗瑞卿、王首道、陈光、程子华等在此驻防开展工作,并在该村中央的古槐树下合影留念。

那一天,也许是开会间隙,也许是行军中的小憩,也许是给马栏边区根据地联系贩盐的事情已经敲定。他们在桃渠塬,在这棵看柳树下拍摄了一张珍贵的合影:照片的人头戴军帽,腰间紧系皮带,打着绑腿,各个精神抖擞,意气风发。

岁岁年年,柳叶萌芽有落尽,多少枝干长大又枯死。今天我们看东边的一根树杈枯死了,你以为它要寿终正寝了。春天来了,万物复苏,老树滋养着,新的枝丫逐渐生发,老树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

而革命先驱播下的信念种子,就像这棵柳树的枝条,随着春风,在此地生根发芽。今天桃渠塬的人们,最为怀念的就是那段红色岁月。老辈人经常会坐在院子里,你一言我一语,骄傲地说着铁王塬上闹革命的事迹:有宁死不屈的王登才;目睹亲儿被杀的王振显,在铁王村建起了共产党人秘密联络的交通站;有淳化县第一女共产党员寇水娃,能为受伤的战士接骨头;王家太爷爷,大义凛然死在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大刀下;王爷爷回忆三十年代时候,习仲勋、杨玉亭、汪锋等一行十多人,骑着骡子和大马,来到铁王村,住在大窑里,王爷爷那时候虽然年纪小,但他清晰的记得汪峰敦实憨厚的样子,穿着敞口的皮夹克,走路有点罗圈腿……

他们讲的最多的是王振显的故事。王振显是铁王村的农民,平日省吃俭用,革命队伍一来,他却是“海吃海喝”,抢先让家人擀“煎汤臊子面”,用一碗碗热气腾腾的面条喂饱子弟兵的肚子。他的大儿子叫王登才,当时任桃渠塬一区组织委员,1935年10月10日去下堡子村开会时,一行六人全部被国民党逮捕,10月17日被押解到卜家城前头村处决。残忍的反动派为了唬住老百姓,杀一儆百,将王振显绑赴刑场陪斩。他们用长矛刺死王登才等人,并强迫群众用长矛、大刀戳尸体,其状惨不忍睹。四十五岁的王振显眼睁睁看着长子被敌活活戳死,他的顶门杠子就这样没了,他老泪纵横,却没被吓到。擦干眼泪,掩埋了儿子,他毅然送次子王登玉、三子王登新参加革命,发誓要和反动派干到底。

在此之后,王振显将家建成秘密交通站,经常为组织传送情报,接送出入边区的党政军要人。时任陕甘边区政府领导人的汪锋,曾在他家住半年之久。国民党视王振显为眼中钉,肉中刺,1947年敌人逮住将他活埋他时,黄土埋到了脖子上,老汉都没松口说一句软话,幸亏降游击队及时赶到,他才幸免遇难……

那些碎碎念念的故事,如同有心无心插下的柳枝,在一代代桃渠塬人心田里生根发芽,绿荫一片。今天的桃渠塬村,荣获中央第一批红色美丽村庄建设项目试点村、陕西省乡村旅游示范村、陕西省青少年活动基地等称号,年均接待干部群众和青少年3.2万人次。无数的年轻面孔,在这棵柳树下,仔细聆听着那些永不褪色的往事。

老柳树不言不语,但是那些人、那些事它都记着,记在苍老的褶皱里,记在年年生发的柳条里,也铭记在一批批来此参观学习的年轻人的心里。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网站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