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咸阳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廉洁文化 / 文学作品 / 正文
生命的守望与传承
来源:秦都区西兰路街道 作者:豆洁 点击数: 发表时间:2025-03-31 17:28:43

清明,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标志着仲春与暮春之交,万物生长、清洁明净;也是中国传统四大节日之一,承载着慎终追远、祭祀先人的厚重情感。它宛如一座跨越时空的桥梁,连接着过去、现在与未来,让我们在缅怀逝者的同时,更加珍视当下的生活,感悟生命的意义。

相传,清明节起源于古代帝王将相的“墓祭”之礼,后经民间效仿传承,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的固定节日。在历史的长河中,清明节又融合了寒食节、上巳节的习俗,不断丰富其内涵。寒食节的禁火冷食、缅怀介子推的忠诚,上巳节的水边宴饮、郊外游春,都为清明增添了别样的色彩。

清明,是一场庄严肃穆的祭祀。“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清明之日,人们怀着敬畏与思念,手提祭品,前往墓地。清扫墓碑上的尘埃,拔除周围的杂草,献上鲜花与美酒,点燃香烛与纸钱,而后虔诚地叩拜。每一个动作,都饱含着对先人的追思;每一次鞠躬,都寄托着无尽的怀念。在这庄重的仪式中,我们与逝去的亲人进行着一场跨越阴阳的对话,诉说着心中的牵挂与感恩。曾经,奶奶总是牵着我的小手,漫步在乡间的小路上,给我讲述那些古老的故事。如今,我站在她的墓前,泪水模糊了双眼,那些温暖的画面如电影般在脑海中不断放映。我深知,奶奶虽已离去,但她的爱与教诲,永远如明灯照亮我的人生之路。

清明,也是一次亲近自然的踏青。“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此时,大地回暖,万物复苏,大自然宛如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走出家门,投身于青山绿水之间,感受春风的轻抚,聆听鸟儿的欢唱,欣赏繁花的绽放。孩子们在草地上嬉笑奔跑,手中的风筝在天空中自由翱翔;年轻人三五成群,漫步在山间小道,感受着春天的生机与活力;老人们则坐在树下,沐浴着阳光,回忆着往昔的岁月。在这美好的春光里,我们尽情释放着内心的喜悦,让身心得到一次彻底的放松。

清明,还有着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荡秋千,在高高荡起的瞬间,感受风的拥抱,体验勇敢与快乐;蹴鞠,那古老的足球游戏,在奔跑与追逐中,展现着生命的活力与激情;放风筝,将心中的烦恼与忧愁写在风筝上,随着它飞向远方,让心灵得到解脱;插柳,折下嫩绿的柳枝,插在门楣或屋檐下,祈愿驱邪避灾,护佑家人平安。这些传统习俗,不仅是对生活的热爱与期盼,更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生动体现。

清明,是一种情感的寄托,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更是一种生命的守望。它让我们懂得,生命有尽头,但爱与思念无尽头;岁月会流逝,但文化与精神永流传。在这清明时节,让我们怀着感恩之心,缅怀逝去的亲人,铭记他们的爱与奉献;让我们带着希望与勇气,拥抱美好的生活,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让我们在生命的长河中,坚守对生命的尊重与敬畏,不断续写人生的精彩篇章。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网站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