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的春总是来得不早不晚,一进入二月绿意渐渐就浓起来了。田野里有了柳绿,有了桃红,更能让春天田野跃动起来的除了柳绿桃红,还有那引得人们涌入田野的一种种接踵而来的野菜。柳绿桃红带给了人们视觉上的美,那一种种香甜的野菜则能勾起人们的味觉和对家乡热爱的魂。
随着春的脚步,第一个映入人们眼帘的是荠荠菜,它是春季野菜的先锋者,冬前时节它就已经破土,经历一个严寒冬天的蛰伏,天气稍稍回暖就急不可耐地蓬勃起来,那种在初春就油油的绿散发着淡淡的香,足以让人垂涎欲滴了。荠荠菜是蒸菜团(关中人称菜疙瘩)、包包子、包饺子的好食材,它是最先将农妇、村姑招引到田地里的。荠荠菜不但吃起来香,做起来更简单,它既不需其他蔬菜配伍,单单一样就可以蒸,可做馅,无论哪种做法,都香软可口,满口留香,沁人心脾。特别是荠荠菜包的饺子,那简直就可同御膳媲美,咬一口,那种清脆的香直入咽喉,不由得让人深吸一口气好好感受感受。
接着荠荠菜一道走来的还有那坡边地头的茵陈,又名白蒿。说起茵陈大家就知道它是一种中药,“正月茵陈,二月蒿”,在正月就是药,在二月就是美味的蔬菜。二月的茵陈在荒坡地头随处可找,方便采摘。二月的茵陈可蒸菜疙瘩,清香可口,刚出蒸笼的茵陈配上蒜苗、辣面子,用烧煎的菜油一泼,随着“嗞啦”一声,香气四溢,那叫一个香,吃起来软糯可口,既美味又养生。
还有一种野菜让你听到就觉香的苜蓿。苜蓿菜历史久远,在农业合作社时是牲畜的青饲料,但春来刚发芽的苜蓿却是一种解馋耐饿的好食物。后来随着农业合作社的解体,苜蓿菜也逐渐退出了人们的视野。近年来,由于保持水土流失和农耕文化的开发,有些地方又成片成片种上了苜蓿。每到春来,这些地方就会吸引成百上千的人来观光采摘苜蓿,这些地方也很快就成了网红打卡点,来自四面八方的客人带着大包小包,匍匐在苜蓿地里,疯狂地采摘。苜蓿之所以能让这么多人狂热而至,就是因为它的鲜嫩可口。苜蓿菜即可蒸菜疙瘩,又可烹汤,更可凉拌,无论哪种吃法,都不失它的鲜嫩,能够香溢四邻。
步伐较慢,来得最晚当属槐花。槐花来得虽晚一些,但它是最能让人仰慕的。当一串串玲珑玉透的槐花挂在槐树的枝叶间时,大人小孩的食欲均会瞬间破防。这时,大人小孩会齐上阵,用长杆做了钩,提上筐便上了坡头沟脑,半晌功夫,满满当当一筐的槐花便会被采摘回来。看到采摘回来的槐花,那些婆姨们的脸上就会露出喝了蜜般的甜。马上入灶清理淘洗,入笼点火开蒸,不一会儿功夫,那股浓浓的槐花香便和着蒸汽弥漫在整个院子。出笼后的槐花疙瘩更是香甜软糯,只需一口,就会飘飘欲仙,如同吃了御露琼浆,让人赞不绝口。
春天田野里的野菜品种繁多,数不胜数,采之不竭,摘之不尽,且都各有自己独特的味道,让人留恋。每到春天来临,人们就会去田野与春相约,与野菜相约,既喜欢春天的野菜,更热爱着脚下的这片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