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吹散了冬的阴霾,杨柳也渐渐的露出了青绿,都说春光莫负,趁周末闲暇,我再次同家人前往延安,倾听时代的声音。
1934年,一支庞大的军队踏上征程。次年10月,红军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保安县吴起镇。这一程是风霜雨雪都经历的侠肝义胆,这一程是四度赤水的九死一生,这一程是炮火连天的生死与共。这一程是跨越14个省,总行程达两万五千里人类历史奇迹。这一程是革命火种不断播撒的延绵不绝……
从30万的浩浩大军到三万的劫后余生,这一程的苦与难,果与敢,悲与喜,血与泪,都幻化成红军革命的中流砥柱!
延安何其有幸,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代领导人先后在这里生活了13个春秋……
来到延安,就不得不去盛名在外的----枣园。枣园盛装待发,又将迎来院内树木葱郁,绿草如茵的盛夏,园林中央坐落着中央书记处礼堂,中共七大就是在这里筹备并召开。依山分布着5座独立的院落,分别是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少奇、任弼时、张闻天、彭德怀等中央领导的旧居,伟人的旧居简单到让人觉得简陋。一张方桌、一盏油灯,恍惚间还能听见纸页翻动声,伟人伏案疾书的背影仿若尽在眼前。“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纵然前路茫茫,头顶战机盘旋,要建立一个新中国的心却却坚若磐石。《实践论》《矛盾论》《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问题》《战争与战略问题》等著作,是伟人思想的凝结更是战场中冲锋号。
位于延安城东南45公里处,是南泥湾革命旧址所在地。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陕甘宁边区出现空前严重的物质困难。八路军一二零师三五九旅的将士们在王震旅长的率领下,响应毛泽东提出的“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在“一把锄头一枝枪,生产自给保卫党中央”口号声中,开进南泥湾,实行屯垦,生产自救。当年开垦的大片梯田、马坊抗日阵亡将士烈士纪念碑、九龙泉烈士纪念亭等革命旧址无一不再动情的诉说着那段时光的步履维艰。
宝塔山穿城而过,这座始建于唐大历年间,重建于宋庆历年间,而后又在明万历三十六年修葺的岭山寺塔(俗称延安宝塔)在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中承担着报时、报警作用。当暮色降临,宝塔山宛如一座沉默的烽火台,缓缓流淌延河水,仿佛仍在诉说“小米加步枪”的艰难岁月。
如今的延安,早已旧貌换新颜。“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在今天依然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