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岁全国人大之会,村官李连成者,骤然走红网络。其发言坦率而真诚,历时八分而掌声三次雷动,足见其言辞动人。余初闻其语,为其率真性情所感;及查阅相关事迹,更被其心系民众之举、高尚人格所折服。
李连成者,为西辛庄村官,以其非凡毅力与无私奉献,带领村民改天换地,将昔日穷困之村,建设成为全国文明示范之村。其故事满含奋斗与担当,令人动容。余感念其功绩卓然却咸有文记之,遂执笔记其事迹,以成此文,望以质朴文字,展现其风采,愿与君共赏其事迹,共勉其精神。
豫之濮阳,有西辛庄,其土昔贫,民生维艰。盐碱弥望,稼穑难兴,屋舍破旧,缺衣少食,村人困于穷厄久矣。
时维一九九一,村众共推李连成为“领头羊”,率众人脱贫致富。李公受命之日,即立誓曰:“愿舍己之利,导乡亲同奔富路。”其言也简,其志也坚,自此,西辛庄之命运,悄然转折。
初,李公欲倡种蔬,以增民收。然村人多疑虑,畏难不前。公见之,毅然将自家之蔬菜大棚,赠于村中贫困户,以示决心。又于广播中言:“欲种大棚者,吾助其借贷且予之技术,无有难阻。”村民感念其诚,渐起响应,未几,蔬菜大棚遍于村野,西辛庄遂成蔬菜之村,人均增收数百元。
越数年,村办股份合作企业,然有两户资金不足。李公闻之,自出六万,且言:“此六万,不参分红,赚则归彼,赔则算吾。”其心如此,令人动容。后,为使众皆能享企业之利,公苦劝十二股东,将价值百万、正盈利之再生纸厂,低价转于村集体,终成“家家有股,户户分红”之盛景。
一九九八年,村行新村建设,需重划宅基地。公不顾家人之怨,舍己之优地,择村南臭水坑。其地洼下,填土垫坑,费万余金。村民见之,皆叹服,曰:“有此书记,何愁吾村不兴?”
李公虽未读诗书,然深知教育之重。念己幼时无学之憾,誓不让村中子弟再受其苦。一九九八年,率村人筹资建小学,每日汗泥满身,不辞辛劳。未几,三层校舍成,时为濮阳最优村小。后又建教育园区,投资巨万,园区之优,可比大城之校。村中学子,皆得免费入学,周边村童,亦争往求学。
就医之事,亦系公之心。为解村民看病之难,李公竭力建民生医院。今之医院,已具规模,有五百六十床位,博士生导师、专家坐诊,能行诸般复杂诊疗。村民就医,除新农合报销外,余皆村集体兜底,看病不费分文。
公之节俭,亦为村人表率。其上任之始,即定规矩:村无吃喝招待之费。遇客至,清茶一杯;特殊之时,邀至家中食面,人称“面条宴”。其言传身教,村人皆效之,公共设施建设,不费一文冤枉钱,干部党员常为义务工,年省工价百万余。
在其引领下,西辛庄巨变。昔日穷村,今成全国文明村、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村人住楼房,用气,用水、用电、看病、上学皆免费,生活甜如蜜。村人常言:“吾村不能无此好村官!”
李公则曰:“唯吾未糊涂,必干至身死。当于践行群众路线上,永为表率,艰苦奋斗,将吾村建成更富、更文明、更和谐之现代化强村。”
观李公之行,其心也公,其志也坚,其行也苦,其功也巨。其以吃亏为乐,以利民为本,实乃新时代之楷模,焦裕禄精神之传承者。古云:“能爱人者,人亦爱之;能利人者,人亦利之。”公之于西辛庄,正如此也。愿天下为官者,皆以李公为范,则百姓幸甚,国家幸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