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中,党员干部不能只坐在办公室,要经常去群众间走一走,看一看,把屁股坐在群众的凳子上,听听群众的心里话,去感觉群众的冷暖。
一要坐地住。党员干部到群众中去要在群众的凳子上坐地住,不能应付了事,走走过程,做表面文章。到群众中去要安得下心,耐得下性,真正和群众围成一团,打成一片,听得进群众的话,装得下群众的事。踏踏实实地听,认认真真地记,把群众的心声带回给组织,把组织的关怀关心关爱带来给群众。群众的小凳子是党和群众的连心桥,能不能把桥两头的党和群众联系好,就看我们党员干部坐群众凳子的功夫深不深。有些同志觉得群众的硬板凳没有办公室的凳子坐上舒服,就在群众的凳子上做做样子,拍拍照片,应付差事,一杯水没喝拍屁股走人。这样就不行,这样在工作上取不得好效果,也不得人心。
二要坐地正。党员干部到群众间去要经常去坐群众的小凳子,听听群众的所想所盼,听完之后,就要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担群众之所盼。要有一身正气,力挑千金重担,替群众解苦分忧,忘我而行。切莫在群众的诉求和问题面前拈轻怕重,坐上群众的小凳子就和群众是一家人,就能挽起裤腿,下得泥田,和群众同甘共苦。不得做“两面人”,群众面前是一套,离开群众又是一套,而是要行地直,坐地正。
三要坐地稳。党员干部要正确认识到,和群众的关系就是船和水得关系,水即能载舟,亦能覆舟。坐在群众的小凳子上,就如同坐在船上,既要坐得住,又要坐得正,更要坐得稳,那就要看大家是否安得下心来坐,是否用心用情来坐,是否带着信念来坐,符合了这些条件,我们的屁股就会坐得稳,党和群众的关系就会紧密,党的执政根基就会稳固。党员干部的屁股和群众的小凳子贴得紧了,把群众的问题解决了,给群众带来幸福快乐了,我们这条船上就有了压舱石,船就行地稳了,就能乘风破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