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着初春的微风,我想唱一首悠扬的歌,为时代歌唱;踩着铿锵的鼓点,我想写一首激越的诗,为新时代的共产党人吟诵。
1919年,一位名叫陈望道的国文教员,回到了家乡浙江省义乌市分水塘村,从寒冬到次年早春,在昏暗的油灯下,翻译了一本名为《共产党宣言》的书。
《共产党宣言》仅有28000多个汉字的一本册子,成为了中国共产党人崇高信仰的思想源泉,奠定了中国共产党人思想理论的坚定基石。此书从1920年8月初版后,驱散了笼罩在旧中国上空的迷雾。
翻阅着厚重的历史长卷,回望着党的光辉历程,一个世纪过去了,我们探寻着、思考着。一百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团结汇聚在马克思主义旗帜下,投身中国革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用拼搏和奉献诠释了信仰之力量,铸就了许党报国之理想。
从此,无数中国共产党人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舍生忘死、前赴后继。无论是在革命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阶段,那些曾经令人敬仰的共产主义接班人,令人心潮澎湃的信仰故事,依然熠熠发光。
因为信仰,李大钊舍弃了安逸的书斋生活,生命之钟声震彻旧中国黎明前之黑暗;方志敏在阴冷潮湿的监狱中,犹能坚韧不屈,憧憬着“可爱的中国”;夏明翰“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视死如归;杨靖宇草根棉絮果腹,大战日寇至死不渝;邱少云抗美援朝战斗中纵然烈火焚身却岿然不动……
因为信仰,王进喜“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焦裕禄以人民利益为先,强忍病痛定要兰考换新颜,黄文秀不忘初心,扶贫路上大获全胜,年轻的生命却永远定格在了30岁……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为什么他们能够甘于奉献、勇往直前?因为他们都是顶天立地的人、他们都是有着崇高信仰的人。信仰,是他们急流勇进的天,人民,是支撑他们努力奋斗的地。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图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永恒不变的初心。
共产党员郭明义,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辽宁省鞍山市鞍钢集团矿业公司齐大山铁矿采场公路管理员。他1958年出生,1980年入党,1982年参加工作。先后资助了80余名贫困学生,无偿献血20余年,累积献血量达60000毫升,是自身总血量的10倍多;为希望工程、工友和受灾群众捐款12万余元;参加工作40年以来,献工15000个小时。家中55本献血证,200多封感谢信,厚厚几摞,每一份都蕴含着他滚烫的赤子之心。
在工作中,他总能全身心地投入到热爱的岗位中。郭明义在做大型生产汽车司机时,创造了单车生产的新纪录;任车间团支部书记期间,所在的支部成为全矿的标杆;在宣传部任理论教育干事时,他撰写的党课教案在矿业公司评比中荣获一等奖;在做统计兼人事员期间,他参加了统计员资格全国统考,是当时矿业公司唯一获得资质证书的人;扎根采场15年,郭明义用一次又一次的荣誉书写着他在平凡岗位上创造的辉煌:精神文明建设标兵、鞍钢先进生产者、优秀共产党员、辽宁省特级劳动模范、辽宁省五一劳动奖章、辽宁省希望工程突出贡献奖、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中央企业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红十字志愿者之星、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等等,数不胜数。
毋庸置疑,一个有大爱胸怀的人,一个思想境界高尚的人,必然孕育着崇高无尚的品质。郭明义的先进事迹,是人生信仰的转化,是爱心火焰的美丽绽放,更是我们“民族的脊梁”。
百年党史光辉而厚重,散发着共产党人崇高信仰的芬芳,激荡着不忘初心使命的浪花。共产党人的一生,是一场燃烧理想、坚定信仰的灵魂之旅,是一场照亮初心、砥砺奋进的精神之旅。我们中国共产党人,把对信仰的坚守化为报国为民的自觉行动,树立起了一座座精神丰碑。
百年峥嵘岁月,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新时代的共产党人用信仰之光照亮如磐初心。“万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坚如磐石的初心、坚不可摧的信念、坚贞不渝的忠诚,引领着中国共产党人披荆斩棘,砥砺前行,在磨难挫折里成长,在攻坚克难中壮大,让理想信仰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使命中绽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