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不紧不慢,初冬款款而来,四季轮回往复,生活张弛有度。我是个多情的人,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我都喜欢。喜欢把精神寄托在四季万物的起始和终结里,好似一切都可以重新开始。如果说对于现状非要限定一个时间和地点,可能除了老家新民以外,最喜欢豳风的初冬。
史册记载豳风最早起于《诗经·豳风七月》,反映了周部落年四季的劳动生活,涉及到衣食住行各个方面。其中对冬的描述中有:“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四之日其蚤,献羔韭。九月肃霜,十月涤场。朋酒斯飨,曰杀羔羊。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释义为:“十二月凿冰冲冲正月搬进冰窖中。二月开初祭祖先,献上非菜和羊羔。九月寒来始降霜十月清扫打谷场。两槽美酒敬宾客宰杀羊羔大家尝。登上主人的庙堂,举杯共同敬主人,齐声高呼寿无疆。”你看,一年走到冬天,便进入休整期了,开始享受前期的勤劳成果,为新的伊始庆祝打算,古人也是不例外的。
豳风的冬并没有多美。没有可供观赏的奇珍异花,也没有舒适的小径让你沉醉其中。它是被泾河撕扯在外的彬州“边境”,也是被“乌金”青睐的山水宝地,更是汇集了花果山“点灯”国家级非遗项目和大佛寺石窟省级非遗项目的文旅圣地。我来时是没有了解那么多的,两年多的时间,让我融入了豳风的山水,豳风也融入了我的心里。
记得第一次来豳风的时候,也是一个初冬,依旧如现在般老旧,像一位暮年的老人,没有着华丽的衣衫,没有过多的镶嵌修饰,有的只是它沉稳的怀抱和带着笑意的微风,我兴奋的来到了收留我精神世界的地方。原来从大学毕业到豳风工作之前,一直奔波在一份家长眼里所谓“正式工作”里,当时的自己就像冬天里的一片不知名的落叶,跟着风四海为家,没有目标和方向,走走停停,等待着新一年春天的到来,等待着新的生命的轮回。终于有一天,飘落在了豳风,化成了树的种子,埋进了豳风的土壤里,施肥浇灌,两年多的时间,虽没有成为参天大树,但也茁壮成长,积极向阳。
今年,是我来豳风的第三年。好像特别喜欢三这个数字,不少,不似一年两年那样单薄不多,刚好情绪上头,刚好踌躇满志;不多,不似五年六年那样深沉,刚好热情依旧,刚好值得怀念。一转眼,這也是我來豳風的第三個冬。回首往昔,在豳风走过的路、遇见的人、经历的事,都已成为生命中无法抹去的记忆。机会的来之不易,生命的生死别离,自然的伟大无情,岁月的包容易逝,这些感悟,都将让我更加珍惜现在的每一份每一秒。在这一刻,冬天的萧瑟寒冷便不值一提了,反而让我更加期待未来的美好与希望。
回想过往,那些曾经的梦想与追求,在生活的琐碎与挫折中,有时会变得模糊不清。我们在奔波中迷失了方向,忘记了初心,被现实的寒风吹得心生凉意。然而,豳风的冬却如同一面镜子,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内心。枯黄的草叶、萧瑟的景象,虽然失去了生命的光泽,但它们也曾在春天里尽情舞动;枯萎的花朵,虽香消玉殒,但也曾绽放过最绚烂的美丽,孕育着最伟大的“明日”新生。这属于豳风的冬,是我心里的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