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的一天车子经过方里镇街道,快速行驶中看见一个熟悉的身影,依旧是一身黄军装,但步履蹒跚、身材消瘦,完全没有了昔日的快活矫健。同行的人说,那不是吴老吗?吴老患病了,随身携带着导流袋。
我是二十多年前认识老兵吴老的,那时他已经年逾古稀,一身草绿色军装已经洗得发白,毛遂自荐来给师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他是全国优秀转业干部,用标准的普通话和饱满的感情讲了亲身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经历,描述国家发展的前景。他慷慨激昂地说:“进入新世纪,国家会更加越来越开放,普通人和外国人打交道的机会会更加频繁,所以同学们要学好英语。”他以身示范,带领学生读“goodbeterbest”。学生们被他的激情所感染,高声朗读,士气高涨。
当时,我的工资每月只有三佰多元,日子过得捉襟见肘,一分钱掰成两半花,没钱是我们所有人要共同面对的难题。敬佩老人的同时,也很困惑:老人家,你图啥呢?走遍淳化的所有中小学进行爱国主义宣讲,到底能拿多少报酬呢?演讲完毕,他从随身“红军不怕远征难”的旧黄布包拿出冷馒头,就着开水就是一顿饭,甚至连学校灶上的一碗饸饹都不肯吃。
再次见到吴老,是在学校的办公室里,他敲门进来,向领导做了自我介绍后,陪着笑脸说他去某地演讲,那里教育办得很不错,希望学校去参观学习,把家乡的教育办得蒸蒸日上。办公室里人流如织,找领导的人多如牛毛,办公室主任客客气气谢过他,三言两语把他打发走了。他微笑着弓身退出门地那一刻,我看在眼里,很心酸。山区教育沉疴堆积,领导们沉溺在日常事务难以脱身,你老人家能改变什么呢?咋那么迂腐呢?那么执着呢?
过后心想:这样的软钉子,不知道他已经碰了多少次了。他会气馁吗?可是,每每清明节,作为爷台山反击战遗址上的义务解说员,老兵吴老还是出现在各种场合,为干部学生党员讲述爷台山反击战的故事,情怀不变,信仰坚定。据不完全统计,退休三十多年来,吴老就宣讲了30多年,往返行程三万多公里,走过近400所学校,作报告讲座1500余场次,听众达10万余人次。
安妮宝贝说:“二三十岁,人为爱情、为工作、为自身在这个世间的作为和努力而存在。四十岁之后,则应为心灵的完善和超越而活。”看着吴老佝偻的背影,我理解了他一生的所作所为:人活着,总得追求一点什么。老兵吴老和我们俗人不一样,他早已拨开迷雾,认准人生,为自己的信仰活着,而且一直坚持着。
2024年的冬月,吴老以95岁的高龄离开了这个世界,离开了他坚信且为之奋斗一生的共产主义。这个世界,吴老他来过,用心走过,他早已超越了小我,活成了“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老兵永在,信仰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