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曾言:“现存先秦古籍,真赝杂糅,几乎无一书无问题,其真金美玉,字字可信者,《诗经》其首也。”
《诗经》,又称《诗三百》,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具有较高的历史地位,被称为华夏文化的元典之一。细读《诗经》,我们不难发现其中诸多篇章从不同角度、多个层面深入阐释着廉洁思想。
“清水石上流,径而不曲,心净者无私,廉者无欲”,强调清廉者的品行磊落,无私坦荡。
“廉者安而不危,贪者危而不安”,是说清廉者能确保地位,造福一方。
“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是讲为官者做事慎重,履职闪光。
“仲山甫之德,柔嘉维则。令仪令色,小心翼翼”盛赞仲山甫言谈举止皆有法度的楷模形象。
“彼其之子,不与我戍申。怀哉怀哉,曷月予还归哉!”歌颂戍边者心无旁骛的坚守,用一生践行使命,宛如廉洁的化身,在历史星河中熠熠发亮。
“十五国风”,收录了周代十五个地区流传的民歌,这些在平民百姓中悠久传唱的古老诗歌,代表着民间最真诚的思考与呼声,赞颂为官正直、谦恭有礼、体恤民情。
譬如《乐记·师乙》:“正直而静,廉而谦者,宜歌风”。人品正直、两袖清风、为官廉洁而公正者,适合咏唱风。
譬如《唐风·蟋蟀》:“蟋蟀在堂,岁聿其莫。今我不乐,日月其除。无已大康,职思其居。好乐无荒,良士瞿瞿。”主旨在于自警自律,为政者当常思自己所居地位、职守,不要放纵享乐;贤良之士对此要时刻警惕在心,多所顾虑。
十五国风,实为清风。《诗经》之风,或泼辣,或讽刺,或含蓄,或蕴藉,淳朴真挚、生趣盎然,以百姓视角叙事,澄澈见底。
咏之于江边白露,舞之于月下乔木。《诗经》之清风,颂廉抨腐,自警修身,在历史深处,坚守着人民对廉洁最朴实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