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见一同事办公室侧墙上,竖着一面大镜子,登时想到了照镜子、正衣冠,继而满心荡起有关镜子的事。
小时候,课文里“湖面平的像一面镜子”的句子,曾启发我去新华书店探寻“镜子的由来”,印证了人类早年确以河湖池潭之水为镜映照自我的史实,更钦佩人类为使用方便,以盆取水居家俯视“水镜”、以铜打磨制成“铜镜”、以水银电镀做玻璃镜子的智慧。镜子,就这样闯进了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
记忆中,我最早接触到的玻璃镜子,是母亲的陪嫁,有浓浓的母爱。碗口大,双层,前层为水银镀镜,后层为透明玻璃,两层间夹有彩纸背景,附带几张褪色的洇水的略可辨别出外公、外婆、舅舅的黑白寸照。那时的我们兄妹,都觉着镜子好玩,喜欢端着它做鬼脸、躲猫猫,或者在阳光灿烂的闲暇,轮换着从院子往窑洞里射光线——一个人远照,两个人捕捉,常常搞得满头大汗。也正因我们再三再四的疯玩,致使镜子前后面布满了“从”字型的裂纹,支架已损失殆尽,残留着半圈铁皮卡子箍着。母亲心疼,一回一回打我们的屁股,一遍一遍把裂处用线绳缠绕加固,一次一次拗不过我们的淘气哭闹,只好啰啰嗦嗦边叮嘱着边开锁启柜。
从小穷惯了的我,长大后很少逛街市。幸亏有挚友镜子般的映照提醒。挚友懂我,在我相着对象后,时不时领了妻子来,邀我俩陪他们去逛超市。记得有一回,是在咸阳七厂什字东北角的家乐超市二楼,挚友突然用左肘触我右肘,并使眼神让我看对面墙上镜子。镜子里,女友在不远处的促销台上,正全神贯注欣赏一款毛绒小熊。“她看了一会了,给买上!”我一怔,继而脑海一个忽闪,回想起此前凭购物单选赠品时,曾执意让女友放回方形镜子换取我所谓的更好的圆形小镜子的愚钝来,便爽快了一回,径直走过去,替女友买回那只小熊。今天,那可爱的小熊,就端坐在我们家的书架上,镜子一样照我前行。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当下,生活中镜子多了,从理发室墙壁、服装店大厅,到车辆驾驶室左右、牙医手中,随处可见,平面的、球面的、折叠的、放大的、望远的、显微的、电子的,甚至激光的、智能的,林林总总,应有尽有。但镜子的好,就像麻辣烫的味,反而更容易叫人忽视。
镜,不限于物;鉴,不限于形。如今的我,心明如镜,上班就好好上班、不负韶华;下班就即刻回家、陪伴老妈。上下班图自在,可步行,图便捷,有公交。周末,回到咸阳小家,开开心心打扫屋子,做饭,洗衣,给辛苦了一周的妻子放个假,让她静心画画;给紧张了一周的儿子放个假,让他再“欺负”一回老爸。其余再有时间,就下楼去,同院子里不知名儿的老张小王们打几场乒乓,说几句闲话。更不忘用眼外心内的各类镜子常观常照、真观真照,确保心平如镜、身正影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