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咸阳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廉洁文化 / 文学作品 / 正文
逨鼎的秘密
来源:长武县纪委监委 作者:刘大伟 点击数: 发表时间:2024-12-06 17:46:17

“要虔诚谨慎,不能贪图安逸;要秉公执法,不能滥用职权;要中正不偏,不能赏罚无据;要谨防腐败,不能中饱私囊。”这段表述出自眉县杨家村窖藏出土的四十三年逨鼎,其内壁所铸的316字铭文堪称周王对属下的一番廉政谈话。

2003年1月19日,在陕西省宝鸡市眉县杨家村发现一个青铜器窖藏,出土西周青铜器27件,其中的四十三年逨鼎铭文,详细记载了周天子对单逨册命授职的过程,包括时间、地点、参与人物及周宣王对单逨的训诫,从中我们可以窥探到西周时期我国监察制度的设立与实践,历史悠久,且自成一套完整的体系。

在周宣王四十三年的铭文中,我们读到了对逨的册封与训诫,这不仅是对其政绩的肯定,更是对其廉洁自律、勤政为民的期许。这些训诫,如同古代的廉政教育,提醒着每一位官员,权力的行使必须建立在公正和廉洁的基础之上。铭文中提到周宣王对单逨的训诫,大意是:其一,要勤于政务,认真工作,克己奉公,不能懒政不作为,杜绝懈怠、逸乐、放纵,要承担责任解决好百姓的大小事情。其二,要遵循法规,按章办事,不徇枉法,秉公执法,没有法律依据的事,不可任性妄为,做到公正用权,严于用权。其三,审理案件要明辨是非,公平公正,明察秋毫,按照典章秉公执法,用权做到公正不偏。其四,为官要廉洁自律,拒绝腐败,不贪污受贿,不制造冤假错案,不宽恕和放纵无视法纪的人。善待人民,保护人民的合法权益。从中看到西周时期对官吏廉洁从政的要求,廉政是良政、善政的前提和基础。

在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千年前的青铜器见证了历史的滚滚尘埃,同时也警醒我们,应学习我国历史上清廉从政的传统美德,四十三年逨鼎中铭刻的德政思想和执政理念,值得我们铭记、传承和借鉴。新时期,应不断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深入挖掘总结古代优秀的廉洁文化,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持之以恒锤炼政德,修好对党忠诚的大德、造福人民的公德、严于律己的品德;始终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强化自我修养、自我约束、自我改造,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网站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