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的农村,能看一场电影并不容易,对我们这些小孩子来说,更是无比的快乐。放电影场地一般选在晾晒场、学校操场、大队部等露天宽阔的地方。当时演电影主要有几种情况:一是家里老人去世或者三周年纪念(一般是家境较好的);还有家里盖了新房或是孩子考上大学中专以示祝贺的;也有政府组织的送电影下乡活动。
得知晚上要放电影,整个村庄就像赶集一样热闹。孩子们更是欢呼雀跃,附近村庄的人们有时也会成群结队赶几里路来观看。大多数情况下是一晚上放两部影片,电影放映员骑着自行车,再到后来骑摩托车或开三轮蹦蹦车,拉着放映设备和扁扁的铁盒子,铁盒子里放着胶片,上面往往写着影片的名字。放影员走村串镇,给村民们送去欢乐,在当时可是十分体面的职业。
每次放电影都是村子里一次隆重的活动,随着夜幕的降临,人们陆陆续续赶来了,爷爷领着孙子,母亲抱着婴儿,哥哥姐姐带着弟弟妹妹,大家各自抢占最佳位置,大都自带板凳,没带的就找块砖头、石头坐着,也有站着看的,不一会就挤满了黑压压一大片人。还有的小孩子骑在父亲的脖子上,有的孩子蹲在人家墙头上,也有的干脆到银幕的另一面去看。那时农村电视机还没普及,更没有什么娱乐场所,人们对看电影热情很高。不论是炎热的夏天蚊虫叮咬,还是严寒的冬天冻手冻脚,影片没演完,没人舍得离开。
电影开始了,当放映员将一束聚光投射在银幕上时,急切的欢呼声响彻一片,大家的注意力全都集中在了银幕上。那时候的电影,黑白的较多,后来有了彩色的,但故事内容丰富多彩,有战争片、农村生活片,还有孩子们最喜欢的武侠片。记得那时喜欢的电影有《神秘的大佛》《少林寺》等,至今我还能吟唱那首“日出嵩山坳,晨钟惊飞鸟……”一些热闹的大事放电影时,商贩们会抓住做生意的机会,在旁边售卖瓜子、花生、水果、糖葫芦等,回想那时一边吃着可口的零食,一边看着喜爱的电影,这样的夜晚,对于八十年代的农村孩子来说,是童年时最快乐、最期待的时光。
电影结束后,大家意犹未尽地离开,一路上还热烈地讨论着电影的情节。孩子们则兴奋地评论着电影中的英雄大侠人物,有的孩子模仿着电影练起了铁砂掌、醉拳……幻想着自己也是那位身手不凡的大侠。
回想那个年代的农村,虽然物质条件比较匮乏,但精神生活却因为这些电影而变得丰富多彩。电影不仅给村民们带来了欢乐,也让他们对外面的世界有了更多的了解和向往。
现在的农村,家家户户有电视,人人有手机,条件好的还有家庭影院,可以随时观看高清音质画面的影视剧,人们再不需要冒着酷暑寒冬,甚至是赶上几里路站在露天下去看电影。但不知怎么的?那些在星空下看电影的夜晚,却是我心中永远的美好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