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咸阳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廉洁文化 / 文学作品 / 正文
“一清二白” 读“张伯行”有感
来源:长武县枣园镇纪委 作者:张真 点击数: 发表时间:2024-11-05 16:02:43

“公在任,止饮江南一杯水;今将去,无却子民一点心”。这是对清朝康熙时期江苏巡抚张伯行为官清廉,造福一方的真实写照。当时江南一带官场上浮华奢靡之风盛行,行贿受贿、贪污腐败之现象为各省中最为突出。张伯行上任巡抚之初便写下一篇檄文“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谁云交际之常,廉耻实伤,倘非不义之财,此物何来。”用以自表清廉之心。

通过此篇短文,张伯行向各级官员公开宣布谢绝一切馈赠,故而这篇短文被时人称之为“一字诗”,很快便在大街小巷不胫而走,百姓口耳相传,成为提醒当时官员们为官清廉,为人正直,为政以德的座右铭,至今仍在当地百姓口中世代相传,成为磨炼道德,提升素养的格言警句。

而后,江苏发生科场舞弊案,由于牵涉出了两江总督噶礼,张伯行与其互相弹劾,康熙帝为了稳定江苏局势便将两人同时免职。史书记载,当时百姓们听到张伯行被免职的消息后悲愤不已,哭声震动了整个扬州城。第二天百姓到其住处为他送行,并带来了水果和蔬菜,但都被一一婉言谢绝。百姓们忍不住哭到“公在任,止饮江南一杯水;今将去,无却子民一点心。”张伯行临行之时只好带走了一棵青菜,两块豆腐,寓意着其为官“一清二白”。

张伯行的精神深刻影响着后来人,也为今天的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养分。一贪一腐,损害的不仅是官员名德,实际上使法律沦为“空架子”而无法执行下去,损害法律公信力的同时,更加损害了国家和群众的切身利益,败坏了整个政治生态。

为政者,以民为本,清廉自持,便可持身正大。古人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今天我们的干部应该更好地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关于清正廉洁的养分,提升道德修养与纪法意识,以廉为镜,以廉为警,时时对照检视自己,做得怎么样,做得好不好,将之转化为群众服务的工作实绩,更好的回应百姓所盼!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网站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