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5702福利区东边,曾经有过一片绿绿的庄稼地,它静静生长在招待所东墙外与场站西墙之间,这片地的中间,一条细长的小道。闲暇的时候,我们就在这条小道上散步游逛,感受一年四季的风雨变化。这条路不仅记录了岁月流逝的沧桑,也是过往云烟与人间故事的无声见证。
鲁迅先生说过:“世间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而这条无声的小路,它曾在无数人脚下走过,从荒芜狭窄到有了明显痕迹,从粗糙不堪到光滑明亮,承载着我们的一路欢笑与泪水足迹。
时光流转,四季更迭。这条小路两旁,庄稼在阳光雨露下拔苗生长,看着它们由嫩绿,渐渐变为金黄,仿佛是光阴的画笔,在这幅田园土地上轻轻勾勒描绘。春日里,麦苗青青,春风柔软,带来了泥土与野花的芬芳;秋天时,绿黄的玉米叶,随风起舞,哗哗作响,好像弹奏着丰收的交响乐。冬季,雪花飞舞,飘飘洒洒,为这片沉睡的土地,披上一层洁白的纱衣。夏天的傍晚,凉风习习,吹走白日的炎热,给散步的行人,送上凉爽宁静与自由惬意。
这条小路,我们曾无数次结伴而行。从福利区东门出发,顺着东边工会北墙,穿过5702子女中学,小村派出所,小村法院,银行家属院等,随后拐向南边,一根高大的石柱电线杆竖立眼前。接着,进入场站西墙根外,一条坎坷凸凹的泥土羊肠小道。
小道右侧的庄稼地,当时有点稀疏,越往里走庄稼越茂密。小路进入了庄稼地中央,成了我们走路散步,场站家属买菜经过的便道。小路两旁的庄稼,长长的小道,留下多少记忆,熟悉又难忘。
继续慢慢前行,走完庄稼地,再过小村综合商店的围墙过道,就来到热闹繁华的小村街道菜市场,一个烟火气与人情味极为浓厚的聚集地。
昔日的小村镇街道,有商店,菜店,粮店,肉店等等。八十年代那会,买什么都凭票,什么糖票,盐票,粮票,肉票,布票棉花票等,买肉需要用票排队。
当时的小村镇政府,也设在这条街道上。像扯结婚证,计划生育领独生子女证等,都要去镇政府办事。政府里有个院子,有几间平房,里面的二层小楼,分别是不同的办公室。街道上因为有厂职工家属和场站军人家属来往,加上小村附近本地人买菜购物,所以呈现出人来人往,络绎不绝的感觉,也给小村街道和这条小路,带来了蓬勃朝气和繁荣兴旺。
在这条长长的小路上,也曾发生过一些事情,个别胆大的人,趁着天黑或路上没人,到地里偷玉米棒,这让路边庄稼地的主人,气愤又无奈。实在没办法,就在地边拉上铁丝,涂抹粪便,做为无声的警告。
后来,随着镇政府搬去薛古乡,菜市场也由街道,迁到了经过改造的大棚子里,也就是以前街南的大坑上面,再有这条接近街道小路的路头,形成的垃圾堆越堆越大,夏天味道臭气熏天。因此走这条小路的人,变的越来越少。我们买菜购物的职工,几乎都走福利区南门。
关于这条小路,曾听说过许多传言与规划。有人说,武功县与场站和我们厂,准备修建一条新的普小路,计划给路边薛村的村民,在这里盖上两栋新的楼房,让他们迁这里居住。不久又听说有人提议,将这片庄稼地,改建为大型菜市场,最后却也石沉大海,不了了之。
再往后,福利区食品街拆掉了,建成了停车场。虽然有了职工食堂,可福利区和场站,各自又加强了门卫,周边没有正儿八经吃饭的地方。经过县政府与单位场站多次协商,最终决定将这片土地,曾经走过的小路庄稼地,打造成一条集购物与休闲于一体的食品街,为小村镇四周居民,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如今,由庄稼地与小路改建的食品街,已非昔日模样,中间道路宽阔平坦,两边整齐划一的二层小楼,古色古香的建筑风格,客流量来往不断,让人恍若置身于古镇姜嫄水乡的梦境之中。
而福利区南门,因为东门外建了食品街和开了超市,随即悄然关闭,取而代之的是新建的小区东门。东门的开放,不但是职工家属进出买菜购物的便捷通道,更成为了连接过去和现在的纽带桥梁。
新建的食品街,饭店商店排列整齐,画室,文具店,药店,旅行社等,相继都开到了这条街上。这里吃饭购物,花样齐全。还有好又多,聚家中间的小广场,成了人们茶余饭后,运动表演的现成舞台,以及外来商人出售商品的好场地……
一条小路,武功小村食品街,就像一个默默的耕耘者,静静记载着对往昔岁月的怀念深情,也见证了我们这里生活的变迁,与小村镇政府和县城的开拓发展。它如同一本厚重的书,每一块石头,每一面墙壁,每一棵树,每一座楼房,都镌刻着往日的美好温暖故事,并期待着后辈一代一代,去细细品味,努力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