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野悠悠,远处传来几声犬吠,目光追逐那声音探索,只见群山延绵,雾蒙蒙的蓝托着晚霞,衬着近处绿油油的麦田,夕阳落下些许余光把几处民居照亮,我一个人站在窗边,脑海里的画面却恣意跳转,不同的片段浮现着关于武功的一切,忽而一阵音乐响起,同事给我打电话了:“你准备晚上吃点啥?”
原来已经到饭点了,只顾着窗外的画面竟感觉不到时间,经同事一提,肚子倒即刻打起鼓来。
“我不知道,不太想吃油腻的东西。”
“一块去吃旗花面吧,咱们好久没吃了。”
未到武功之时,我便听过旗花面,那时以为是将面片切成小而精巧的旗花状,直到桃李年华,因工作缘由来到武功,第一餐是武功的旗花面,我才真正领略到了武功旗花面的真容。
常见的面都按碗论起,而旗花面则是论盘,一盘六碗,码得整整齐齐。不见那面,先闻到悠悠酸香,待到旗花面上桌,黄亮的汤花泛起金黄的蛋皮,原来这才是真正的旗儿,一旁的葱拥着高汤的油脂,开出来片片繁花,只待一双竹筹入海,挟起匿于汤下的银丝,酸爽鲜香入口,旗花面的滋味就了然于心了。
这是武功县送我的第一份礼物,也是后来他乡成故乡的慰藉。
开始工作之后,和同事们也常常提起旗花面,他们告诉我,旗花面也叫“泔水面”,不论谁家过事,席面总要备上旗花面,那时候吃完面会把汤收回去再加入汤锅,听到这话,我震惊极了,好在同事又告诉我,这已经是很早很早之前的做法了,现在不回锅了。对于回锅这种做法,难免让我联想到后稷曾在此教农稼穑,自给自足的农耕文明让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更懂得粮食的来之不易,现在的观念虽将传统做法更新,但背后蕴含的浓浓文化更让我为之倾倒。
在过去,旗花面是招待贵客的吃食,现如今虽日常也可见到,但每每有朋友来武功,我们第一顿饭总不乏旗花面的身影,这份武功送给我的礼物,也成了后来我送给朋友们的礼物。
来武功已有几年,吃旗花面的频率不似刚到之时频繁,想起上一次在工作中遇到一些不可调和之事,我心中难过,下班后亦是毫无食欲,于是独自在街头踱步,风吹着路边的悬铃木扑闪,几片枯萎的叶摇曳着坠落,夕阳虽努力将温暖洒在我的背后,我仍觉得心似枯槁,路边的某个店铺门帘被推开,一阵酸香溢出,好似密林间忽而穿出一束光线,诱惑着、指引着我推开那个门帘。
“老板,给我来一盘旗花面。”
一盘整整齐齐的面落下,清亮的汤面折射着光,闪烁的金光旁盛开着金色的花,几点海带黄花菜作为点缀,这配色好似梵高的向日葵,画能赏心悦目,然而几口面下肚,更是舒心暖胃。旗花面的滋味与刚到武功之时毫无二致,经年累月,它的口感未变,而我内心却如沧海桑田。旗花面唤醒了我的回忆,也唤醒了我最开始来武功的梦想,那点酸香在最开始我饱含热忱时出现,伴随着我走过的点点滴滴,竟润物细无声般融进了我的情绪记忆,在我失意之时出现,让曾经的热情重燃,原来食物的力量,不仅仅是果腹而已。
吃完饭后走出那家店,夕阳沉下了西山,路上的余晖虽渐渐消融了,但是抬望眼,整个苍穹缀满白榆,前面的路或许会遇到洼地坎坷,但是有星光引路,又有什么可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