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咸阳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廉洁文化 / 文学作品 / 正文
秋高气爽话廉洁
来源:驻礼泉县公安局纪检监察组 作者:刘凯丰 点击数: 发表时间:2024-09-06 11:25:17

“凉风至,白露生,寒蝉鸣。”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第十三个节气。

万物已立秋,秋气中夹杂着暑气,秋风里残留着夏风。然而节气如令,一切皆遵循运行。如同正在沸腾的大鼎下刚撤去了薪火,尽管鼎内之水尚且咕咕冒泡,掀起的滚滚热浪让人大汗淋漓,睁不开眼、迈不开脚,但当你因其烈焰熏天而畏惧、因其喧嚣一时而惶恐时,天气却一天天、一点点地凉下来了。

树木苍翠,叶子碧绿如故,风过处偶有黄叶飘落;

秋气蒸腾,秋虎余温尚在,步行时唯听鸣蝉聒噪。

秋天的气息,是悄无声息的较量。冷视炎夏狂热后的浮躁,击落高木上嘶鸣的蝉沸,悲悯草丛里蟋蟀的欢欣,以低迷的姿态,等待夏的卸妆。

秋风的神韵,是神奇变幻的画笔。采集宇宙间的浓墨重彩,给漫山遍野涂上浅红、嫩黄、深紫、翠绿的诸多色彩,绘出一幅天高云淡、五彩缤纷的山水画。

秋雨的清凉,是惟妙惟肖的演奏。妙手拂过,抛洒出片片靓丽和鲜香,到处都是甘甜和丰硕。紫莹莹的葡萄剔透如一串串宝石,红彤彤的苹果娇艳似一盏盏灯笼,黄灿灿的梨子像一个个葫芦,绿油油的西瓜仿佛一个个圆球。

从古至今,“立秋”作为夏秋之交的重要节气而受到重视,在民间也留下很多关于立秋的诗句。刘翰在《立秋》中写到: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睡起秋色无觅处,满街梧桐月明中。这首诗通过对立秋的景色描写,传达出一种宁静、清新的氛围,寓意廉洁之风应该如同这秋天的清风一样,沁人心脾,涵养正气。于谦也写到: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表达了廉洁从政、廉洁用权、廉洁修身、廉洁齐家的理念。杨丽雅《立秋颂廉》也写到:风卷热浪汗如雨,寒蝉鸣秋暑未凉。树影摇窗心自净,莲香沁脾意悠长。表达了廉洁品质如同秋天的清凉,能够使人内心宁静。

唐代虞世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彰显出诗人高洁清远的品行志趣。宋代哲学家陆九渊“清高无高不及,有正气正是治”,揭示了清高正气是一种最高的精神层次。明代思想家朱熹“官无大小,凡事只是一个公。若公时,做得来也精彩。便若小官,人也望风畏服。若不公,便是宰相,做来做去,也只得个没下梢。”博大精深的理学体系中无不蕴含着丰富的廉政思想,传递正直清廉的生活哲学,展现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秋,摒弃了夏日的浮华之躁,适宜涵养清正之气,润燥敛神。

清风无形而盛德有形。我们都应该汲取清廉守正的文化养分,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切实增强抵制腐败的定力,弘扬清风正气、坚守清廉底线,在天高云淡的季节里“行不愧影,寝不愧裘”。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网站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