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住在黄土高坡》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流行歌曲,高亢激昂的旋律是一代人抹不掉的回忆,也是家乡最真实生动的写照。春天的大风掀了老张家的麦秸垛,秋天的大风摇落了李家沟畔满树红彤彤的苹果,冬天的大风吹得老母鸡尾巴开成了一朵花,行人张开嘴大声说话,风却将话带到了远处。
大风从坡上刮过,刮得家乡人一身土气。
特别是上个九十年代中后期,七八级的大风三天一次,五天一回,接踵而至的是沙尘暴。早晨起来,天空变得灰黄,太阳只剩下了一个圆圆的惨白的影子,有气无力地挂着。突然狂风不知从哪里吹来,天地之间,黄沙弥漫,十米之外,不见人影,在漫天风沙里,路上的车大白天也得开着大灯慢慢蠕动。我从学校回家,500米的距离,一吐一口沙子,洗一回脸,半盆黄泥水。窗扇狠狠地被风砸在墙上,“哗啦”一声,玻璃碎了。屋子里触手可及都是细细的沙子,那是一种让人绝望的灰头土脸,衣服洗完两遍,穿着还是悉悉索索的;床掸了又掸,随手一撸,手上又是一层土。沟里的树伐光了,塬上的地全垦了。大风从坡上刮过,吹得父老乡亲光景惨淡。
转折点出现在1999年,陕西、四川、甘肃3省率先开展退耕还林试点,三年后国家全面启动退耕还林工程。那几年里,县电视台的公益广告天天滚动播出,每个乡镇政府派了专人,配了专车,大喇叭一刻不停在宣传:“封山育林,禁止放牧;牛羊入坡,就地扑杀。”养殖业倡导设施养殖,荒山荒坡,栽树种草,林业局核实之后会有适当的经济补贴。
转型艰难,但党和政府用极大的勇气将保护绿水青山的路一直走了下来。沟渐渐绿了,河里的水清澈了,大姑娘小媳妇走到人跟前头发也顺了,眉眼也生动了。大风来了,树拽了一下它,风就温柔地打个旋;青草微微摆摆头,风悄悄溜走了。不遇沙尘暴,已经十几年了。
大风从高原刮过,山清了水也秀了。
从2019年开始,家乡人惊喜地发现十里塬镇北部山区,连绵起伏的群山间,一排排洁白的风车矗立在高低错落的山顶之上。湛蓝的天空下,好似一群和平鸽在迎风舞动。这是淳化县引进的中略80兆瓦风力发电项目。2020年4月20日,十里塬镇中咀村,西北最高塔筒130米的“大风车”亮相,这是单机装机容量最大3.2MW风力发电机。
风车悠悠地转,大风成为了洁净能源。
大风依然从坡上刮过,这次我们唱着《大风车》:“大风车吱呀吱哟哟地转,这里的风景呀真好看。地也绿,天好蓝,还有一群快乐的小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