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记忆中总有许多值得怀念和留恋的东西,那种特殊的方式在那特殊的年代代表着一种深厚的时代情感,在我的心里不时回想和怀念那个书信传情的年代,一封封书信给予我们的不亚于“一封家书”带来的期盼和喜悦。
偶尔得空,翻起那些发黄的书信,字里行间都渗透着表达着一种真诚、一种鼓励、一种祝福和希望与期盼,无论是家书还是同学和朋友的来信,都让我感到那不仅仅是信与信的往来,更重要的是心与心的坦诚和沟通,有时谈心——分享彼此的快乐与忧伤,有时互勉——相互鼓励谈学业与未来,有时怀念——有潸然泪下的亲情与友情。这些,无不是那样的真诚,让人感动。那时候,总是在不固定的日子期盼着远方的书信,收到信的那种喜悦和心劲无不让人身心充满一种勇气的力量,总是让你一次又一次不断地鼓足勇气、下定决心,求学的日子就是在这样的书信往来中让你得到同学间的一种无形的精神支撑和勉励。
书信年代,给人一种真诚与亲切,每一封信都是用心在写、在表达,书写的是自我,表达的是心中的诚恳,交流的是一种正能量。书信,让人从内心自发地言表,即使语言和用词不是那么贴切和华丽,但是她没有虚假与敷衍,有的和留给我们的却是朴实与真切、鼓励与安慰、实在与友爱。回忆书信,就像在回忆我们美好的童年一样,让人生充满欢歌笑语和美好的憧憬,每一句话、每一个音符,都如亲人的关切、鼓励和祝福一样在你的耳边回响,激励你、伴你度过那段年华;回忆书信,就像慈母在盼望游子的平安归来一样,让人惦念和牵肠挂肚,每一次期待、每一封家书都是父母对孩儿的祝福和恩赐,直贴你的心窝,暖暖的,感动地让泪花儿在眼圈打转、奔流。
如今,书信虽然已经被网络化所取代,但是它在那个年代带给我们的真诚、友善和快乐却是如今的网络年代无法言比的,它在空间中给予了彼此间的真诚、沟通和了解,它是心与心的交换,虽然有时空和距离的阻隔,但彼此的心却是相通的。书信传情比鼠标下复制的情感和手指尖转发的情感更可贵、更难得,怀念书信就像在怀念儿时和学生时代的老朋友和同窗们一样,可亲、可贵!与书信相比,网络在信息传递特别是情感沟通中却少了许多真诚与可贵之处。书信是无法被复制的,而短信和鼠标下的情感却不一定唯一,或复制、或转发,更谈不上亲历亲笔。
怀念是一种感动,更是一种可亲、可贵的精神财富和生活暖流,怀念书信就像我们在传承中华传统精神一样,有值得我们学习和留恋的,更有值得我们保留和传承的。生活中可贵的是真情,
我们每个人都曾渴望过、追求过,走过的路会有我们的脚印,有时回头也是为了更好地走好下一段征程,就像回忆书信一样,或许也是在向往和寄托一种美好的追求,一种对生活的真诚,或平淡、或朴实,但可贵、可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