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咸阳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廉洁文化 / 文学作品 / 正文
国学“妙对”
来源:武功县纪委监委 作者:彭迪 点击数: 发表时间:2024-08-09 17:35:36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尤其在国学方面的成就,更是登峰造极、让人叹为观止!古人喜好吟诗作对,常有“落笔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神来之笔,甚至留下的千古绝对让后人一筹莫展。大文豪苏轼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有关他吟诗作对的佳话更是广为流传。

话说宋朝时,苏小妹与秦观喜结连理。新婚之夜,苏小妹故意出题为难秦观,便出了“双手推开窗前月”的上联。她要求秦观对出下联再入洞房。秦观抓耳挠腮竟无言以对。时至深夜,苏轼成人之好,就给秦观巧妙提示。他将一粒石子投入水中。秦观茅塞顿开,即刻对出下联:“一石击破水中天”。

相传杜甫游西湖时,由于倒酒者不慎将盛酒的锡壶掉入西湖。苏轼借此灵感突发而写下千古绝对:游西湖,提锡壶,锡壶掉西湖,惜乎锡湖。此后千年,文人骚客绞尽脑汁也无法对出工整的下联。

还是高手在民间。直至1986年的征联活动,才有高人对出了绝妙的下联:擎酒碗,过九碗,酒碗失九碗,久惋酒碗。

这副对联的难处就在于同音不同意,锡壶、西湖、惜乎,苏轼连用了三个词语而后将这系列动作完整地保存了下来,可谓另辟蹊径巧妙绝伦。下联中的酒碗、九碗和久惋也都是相同的读音,而且整件事情和上联十分融洽,平仄对称。

再有苏轼被贬黄州,常以讲学来排遣郁闷。因慕名而来者络绎不绝便惊动了朝廷。于是,朝廷派遣考官,名曰巡视,实为监察。那考官有意难为苏轼,便用对子来考他的学生,“宝塔尖尖,七层四面八方。”

那些考生面面相觑、不知所措。考官很是得意,指着学生们问道:“你们会对吗?”那些学生不敢抬头,伸出手摇了两摇便沉默不语。考官幸灾乐祸:“苏学士,这……”苏轼笑道:“如此简单,岂能难倒他们?”考官奇怪:“他们明明摇手不会呀!”苏东坡道:“考官大人,你召集他们集体考问,若一人答对,其余皆可抄袭。他们只好用手势作答。你瞧,‘玉手摇摇,五指三长两短。’这不就是下联吗?”学生们如释重负,面露喜色。考官无言以对,自我解嘲地说:“受教了,苏学士果真名不虚传呀!”

国学魅力无限,使人趋之若鹜、流连忘返!唐诗、宋词、元戏曲和明清小说都是国学文化的精华。朋友们,静下心来拿起书本,让我们共同开启一段美妙的国学经典旅程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网站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