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咸阳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廉洁文化 / 文学作品 / 正文
从赵轨的为官之道谈党纪学习
来源:驻市场监管局纪检监察组 作者:杨言 点击数: 发表时间:2024-07-09 17:03:56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在深入学习党纪的过程中,我深刻的感受到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在工作上要有当担,在生活上要甘于清贫,在家风教育上要以身作则。在这方面,古代的仁人贤士给我们留下了很好的启示,值得借鉴和学习。

隋朝有一位叫赵轨的官员,曾任齐州别驾,齐州即今济南,别驾是刺史的佐官,职权很重。赵轨“在州四年,考绩连最”,即将入京为官。齐州百姓前来送行,对他说:“别驾在官,水火不与百姓交,是以不敢以壶酒相送。公清若水,请酌一杯水奉饯。”“水火无交”这一成语即源于此,其本意是为官者与百姓没有财物上的纠葛,为官者不侵扰百姓利益。百姓以水代酒,饯别赵轨,赵轨一饮而尽。

之后,赵轨又担任了原州总管司马。一晚,赵轨与随从出行,随从所骑之马误入道旁农田中,踩坏了庄稼,赵轨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刻停止了前进,在道旁守到天亮,找到被踩坏庄稼的农户,向他们赔偿损失后再出发。原州百姓与官吏听闻此事,皆为感动,“莫不改操”。

赵轨在寿州总管长史任内,还修整了芍陂灌区,这是春秋时期杰出政治家孙叔敖主持修建的水利工程,两位相距千年的廉吏就这样联系在了一起。经过赵轨的修整后,芍陂可灌溉农田五千多亩,百姓赖此生存,受益匪浅。

赵轨在齐州时,邻居家的院子里有一棵桑树,每到春末,桑葚挂满枝头,不少桑葚落到了赵轨家的院子里,他将其收集起来,送回邻居家。赵轨以此教育孩子们,他这么做不是为了搏得好名声,而是因为这些桑葚并不是自己家的,他不愿意占别人便宜,惹出邻里纠纷,要孩子们记住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要。

在赵轨的教育下,两个儿子赵弘安、赵弘智都青史留名,均官至国子祭酒。史册中记载的赵弘智以孝闻名,“事父孝笃”,父亲去世后,像孝敬父亲一样对待哥哥赵弘安,俸禄交给兄长,不敢私自留下,哥哥去世后,抚养侄子如同亲儿子一样。赵弘智曾在百福殿中开讲《孝经》,获得唐高宗的称赞。

古人常以水形容一个人的清廉。赵轨获赞“公清若水”,实在是极高的评价。有以水自表心迹者,如东汉的郑崇,遭宿敌诬陷门庭若市,疑是与人勾结,面对质问,他的回答是:“臣门如市,臣心如水,愿得考覆。”有以水激励自己者,如北宋的赵汴赴任蜀中时,指江水起誓:“吾志如此江清白,虽万类混淆其中,不少浊也。”

我们学习党纪,不能限于章节、条例的学习,不能只在在办公室念念资料、写写笔记、浮在面上。我们要结合历史去学,结合党史去学,结合时代去学,特别要学古人勤政为民,清正廉洁的作风,党纪学习才能取得良好的成效。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网站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