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咸阳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廉洁文化 / 文学作品 / 正文
惩腐肃贪之至论
来源:旬邑县纪委监委 作者:王小龙 点击数: 发表时间:2024-07-02 17:22:25

予闻贪似火,无制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必滔天。夫岂然哉?盖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今党以全面从严而治党,对腐败者零容忍,此兴国治邦之大略也。或曰:“腐败者,或因一时之诱,情有可原,宜稍宽之。”此言荒诞至极,实属无稽之谈!

夫贪腐之徒,心术不正,欲壑难填,以权谋私,损公肥私,其害甚巨。国之财货,民之脂膏,尽入其囊,致民生凋敝,社稷危殆。遥想东汉梁冀,外戚专权,跋扈嚣张,贪赃枉法,搜刮无度,富可敌国,终被诛灭,家族覆灭。又如明朝严嵩,结党营私,卖官鬻爵,贪污受贿,祸乱朝纲,致天下哀怨,终遭罢黜,声名狼藉。若以情宽之,是纵恶也,何异于助纣为虐乎?

观古之盛世,皆以清廉为本,严律为纲。明主贤君,察贪腐于细微,惩奸邪于初萌。春秋时,晏子廉洁奉公,位高而不骄,权重而不奢,其德风为万民敬仰;汉之董宣,刚正不阿,不畏豪强,“强项令”之名传颂千古,使不法之徒胆寒。唐之狄仁杰,断案如神,清正廉明,辅国安邦,为后世所称颂。宋之寇准,一心为国,廉洁正直,直言敢谏,成就一代名臣风范。今察吾党之志,在兴邦强国,造福黎庶,岂容贪腐之恶侵蚀根基?腐败之行,如蚁穴溃堤,初虽微末,渐至崩坍。若初时不究,其后必蔓难图。

且夫腐败之恶,不止于财货之私取。其行损国之威信,坏法之尊严,其心乱政之秩序,泯民之信心。使公正失位,贤能隐退,宵小得志。其为害深而且广矣,其为祸岂可胜言载。昔唐玄宗后期,李林甫、杨国忠等奸臣当道,贪腐成风,致使朝政腐败,终酿安史之乱,大唐由盛转衰,百姓深陷水火。亦如南宋秦桧,通敌卖国,陷害忠良,贪污受贿,使朝纲混乱,国势衰微。

又曰:“偶一为之,不足为大恶。”此言亦大谬。腐败无巨细,皆为罪愆。一粟之贪,亦是失德,积少成多,终成大祸。当以雷霆之势,明察秋毫,不论位之高低,权之轻重,凡涉腐败,必究其责。昔有杨震拒金,“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传为千古佳话;今之社会,亦有诸多落马官员,初时心存侥幸,以为小贪无妨,终至身陷囹圄,悔之晚矣。

夫从严治党,对腐败零容忍,乃长治久安之策,万民之所望也。当以铁腕治腐,正风肃纪,使官吏皆怀敬畏之心,不敢越雷池一步。高悬法纪之剑,昭彰正义之光,令贪者惧,廉者荣。当织监督之密网,使权力行于阳光之下,无可匿其私;当施教育之严格,使为官者明道德之理,知荣辱之分。

且夫治腐非独惩其已然,更亦防其未然。选贤任能,以德为先,以能为用。使清正之士居高位,贪佞之徒无所遁。又当兴廉政之风,化育万民,使廉洁之念深入人心,成社会之风尚。如古代之“举孝廉”,选拔品行高洁之士为官,今亦当注重德才兼备,培养清正廉洁之干部队伍。

吾辈当深知,反腐之路,任重而道远。需持之以恒,不懈努力。以坚定之决心,果敢之行动,扫尽阴霾,还朗朗乾坤于天下。使吾国繁荣昌盛,永享太平。当以史为鉴,明得失,知兴替,坚决杜绝腐败滋生。唯有如此,方能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之宏伟目标。

望诸君铭记,反腐倡廉,永不止步,为党之纯洁,国之昌盛,民之福祉,不懈奋斗!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网站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