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明朝重臣于谦的这句千古名诗,不知打动了多少仁人志士黎民百姓。于谦曾官至兵部尚书,以舍生取义而精忠报国,他用一生清正廉洁,敢于担当。土木堡之变英宗被挟、北京安危难保,于谦力挽狂澜、奋不顾身,组织北京军民坚决抵御外敌,最终挫败了瓦剌阴谋。
然而后来英宗归朝,于谦却因在保卫北京时拥立景帝被以“意欲谋反罪”送上刑台,于公大义凛然慷慨赴死。抄没家财之时,史书有载“家无余资,萧然仅书籍耳”,之后英宗痛哭甚悔。成化二年宪宗为于谦平反,设“忠节祠”,亲撰诰语:“当国家之多难,保社稷以无虞,惟公道之独恃,为群奸所并嫉,在先帝已知其枉,而朕心实怜其忠。”于谦的忠义清白从此昭明天下。
于谦的伟大功绩,在于其优良的家风。其祖父于九思为官多年,淡泊名利,以身作则;于谦的父亲于仁则立志“隐德不仕”,仕宦之家的出身使得于谦从小饱受儒家修身明德以止于至善的教育,祖辈父辈的言传身教也深深影响着他。父辈常告诫他:“君子当慎独,当每日三省来成就自己的品德,当重义轻利”,这些都深深烙记在于谦心中,成为他人生的准则。
于谦曾有诗:“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所以古志士,终身甘缊袍。胡椒八百斛,千载遗腥臊。一钱付江水,死后有余褒。苟图身富贵,朘剥民脂膏。国法纵未及,公论安所逃”?这首诗于谦引用了正反典故,抒发了内心之感慨,表明自己清正廉洁之志。于谦又有诗: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诗中于谦以煤炭自比,为了“苍生俱饱暖”这一心愿的达成他愿意“不辞辛苦”,燃烧自我,使天下得以温暖。
于谦不至有诗,更是诗如其人。当时的贪权之臣王振,许多官员都去拜访他,送上厚礼,以求腾达。于谦却从不登王振之门,有人劝他,哪怕送些土特产就算是手帕、蘑菇一类也是好的。于谦听了,微微一笑,写诗明志:手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之后王振果然对于谦进行打压排挤,但于谦始终百折不挠,只求两袖清风,“任尔风吹雨打,我自闲庭信步”,深受百姓爱戴。
于谦的一生胸怀天下、百折不挠、严于律己、洁身自好。尽管斯人已逝,但历史留下了他的不朽诗篇、感人故事,至今仍在鼓励鼓舞着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