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念赤子,旰食宵衣。托之令长,抚养安绥。政在三易,道在七丝。驱鸡为理,留犊为规。宽猛所得,风俗可移。无令侵削,无使疮痍。下民易虐,上天难欺。赋舆是切,军民是资。朕之爵赏,固不逾时。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为民父母,罔不仁慈。勉尔为戒,体朕深思。”
古往今来,用以警示劝诫官员的文字不胜枚举,其中比较典型的,仍数公元941年(广政四年),后蜀后主孟昶为了督促、勉励地方管理奉公守法,以箴言形式颁发各州县,作为为官守则的这篇《颁令箴》了。
《颁令箴》通篇二十四句、九十六字,引用“三异”“七丝”“驱鸡”和“留犊”四个典故,告诫天下官吏,要施仁政、当清官,恤民情、察民意,善待百姓。
“三异”,指因汉中牟令鲁恭行德政而出现的“虫不犯境”“化及鸟兽”“竖子有仁心”三种奇迹,告诫我们,要常念百姓衣食父母之恩。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决定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一旦脱离群众,就会失去生命力”。作为党的纪律部队,广大纪检监察干部要始终坚持站稳人民立场,牢固树立全心全力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决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持续纠治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以实际行动维护群众切身利益,让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七丝”,指古琴的七根弦,借喻“考治乱于律均兮”。告诫人们,为政若既能坚持律法和原则,又能兼顾民情人心,则必然像一首美妙乐曲那样和谐动听。纪检监察机关在监督执纪执法过程中亦应如此,在加大监督执纪问责力度的同时,深入践行“三个区分开来”,深化运用“四种形态”,对干部的失误错误进行综合分析,对不该容的坚决不容、该容的大胆宽容,让监督执纪有力度更有温度,推动形成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激励党员干部以实干担当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解难题、谋发展。
“驱鸡”即赶鸡,此典故出自汉代荀悦的《申鉴·政体》:“孺子驱鸡者,急则惊,缓则滞……迫则飞,疏则放,志闲则比之,流缓而不安则食之。不驱之驱,驱之至者也。志安则循路而入门”。“孺子驱鸡”以因势利导为要领,告诫我们,干事创业,要注重把握规律,讲究方式方法,否则将一事无成。纪检监察机关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力量,必须自觉将纪检监察工作置于党和国家发展大局中谋划、部署、推进,贯穿于新时代党的建设全过程,推动党内政治生活气象更新、党内政治生态根本好转,为走好群众路线提供坚强保障。
“留犊”指居官清廉,纤介不取。《三国志·魏书》等史料记载,东汉官员时苗任寿春县令,就任时,驾黄牛。后牛生一犊,离任时留下牛犊,得百姓称颂。时苗留犊体现出一种极为宝贵的廉政观,告诫我们,为官当廉洁自律,要知敬畏守底线,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一丝一毫也不能留恋和妄取。纪检监察干部作为党的纪律部队,必须带头加强自身建设,做到清正廉洁,自觉用党纪政纪和法律法规约束自己、监督自我,常怀律己之心、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守做人之本,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防微杜渐,警钟长鸣,做政治上的“明白人”、经济上的“清白人”、作风上的“正派人”。
《颁令箴》虽为古代戒饬官员的官箴,但其中列举的“三异”“七丝”“驱鸡”“留犊”等典故所蕴含的道理和有关“尔俸尔禄,民膏民脂”的告诫,在千年后的今天,依旧发人深省,值得我们细细体悟。